雨水

节气

初春小雨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二个节气,期间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雨水。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二十四节气明明是中国古代就发现并运用的,为什么总是对得上现在常用的阳历或者说公历呢?

稍微科普一下。首先,简要区分什么是阳历、阴历、公历和农历。

阳历:按太阳记录

阴历:按月亮记录

公历:按太阳记录

农历:按月亮与太阳记录

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是由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变化形成的。在科技落后的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就通过观察太阳照射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和北斗七星勺柄位置的变化发现了这些规律,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北斗七星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年,每转动15°为一个节气。斗柄转到了°就是全年的第二个节气——雨水了。其本质就是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规律,所以是按阳历计算的。

农历≠阴历。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的“二十四节气”而成。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农历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体现了老祖宗们当时领先于世界的超凡智慧。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华南气温一般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时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这样的节气对人又有哪些影响呢?

少酸多甘

春季肝当令,如果肝气有余,就会影响其他脏腑。肝五行属木,木克土,脾五行属土,因此首当其冲的就是脾了。“酸入肝,甘入脾”,在春天我们多吃酸味的话会让肝气更旺,肝旺伤脾,会让我们脾虚。再加上酸主收敛,影响春天阳气生发。因此,在春天我们要少酸多甘,多吃点甘味食物如大枣、山药等,可以做成粥,健胃祛湿又滋补。

(图片来源:CCTV健康之路)

「温馨提示」最好把大枣掰开,便于药性发挥。

吃笋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形容的就是雨后春笋。春笋是八珍之一,也被称为“菜王”。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出,竹笋味道甘美,有滑利大肠的作用,可以解油腻,适合减肥的朋友食用。中医认为,春笋有化痰下气、柔肝祛湿的功效,但要注意脾胃虚寒的朋友不可多吃。

「推荐吃法」三色笋丝:竹笋去皮,切丝焯水,油热后下锅翻炒,再放入青、红辣椒丝继续翻炒,加少许盐后出锅,色香味俱全。

睡前摩腹

肝脾相乘往往会出现两类情况。第一类是肝郁脾虚,症状是腹胀纳呆、大便稀溏。第二类是肝胃失和,症状是胃脘胀满、便秘等。特别是小朋友脾胃虚弱,这期间更易出现食积、大便稀溏或便秘的情况。睡前摩腹,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揉腹部缓解便秘,逆时针缓解腹泻,每次3至5分钟即可。

疏肝气

肝火旺盛,人就容易生气、上火。雨水养生重在疏肝气。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野菊花清肝明目、消肿解毒。这三味药均入肝经,如有肝气郁结,特别是头面部上火症状,可将三者搭配饮用。

星群夏桑菊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

“星群夏桑菊”源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主要由夏枯草、冬桑叶和野菊花配伍而成,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和解疮毒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和疔疮肿毒等症。

因夏桑菊护肝明目,药性平和,男女老少,四季皆宜。春夏之际,可辛散祛湿热;秋冬之时,可防燥、润肺、解毒恰到好处。因此,夏桑菊在两广更是可作凉茶日常饮用。

推荐阅读更多资讯

▲冬奥会激起运动热潮!特别提醒:在低温环境下运动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看完这10条小建议,健康过春节!(建议收藏)

▲年前拯救颜值!改掉这五个坏习惯,做老家最靓的“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fb/1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