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我才明白每个
作者 夏天 来源 男孩派(ID:boydj) 每次朋友聚会, 只要一聊起孩子,我都是最沉默的那一个。因为, 朋友家的孩子要么口齿伶俐, 思维敏捷,甜嘴蜜舌; 要么背熟了上百首古诗, 英语单词张口就来; 要么钢琴过了8级, 绘画得了大奖, 数学考了满分; 要么是被老师特意表扬, 学什么都快。 而我看着只顾闷头吃饭的儿子, 却从他身上找不到任何一点值得炫耀的东西。 我不是一个对孩子撒手不管的妈妈。 我也曾花费很多心思和时间逼着儿子背古诗, 学英语,但儿子总是记不住。 我也带儿子去尝试了很多兴趣班, 舞蹈,钢琴,围棋,画画,架子鼓…… 可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上不了几节课就嚷嚷着没意思, 不想去。 为了提高儿子的数学成绩, 我给他出题,陪他做题, 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讲题, 但儿子的脑子就像浆糊一样, 怎么也不开窍。 我很苦恼、很焦虑, 有时会忍不住骂他, 气他怎么这么笨。 直到最近我看了央视的开年大剧《人世间》, 我突然发现: 原来,那个愚笨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人世间》里的周家,有三个孩子。 大儿子周秉义, 从小聪明好学,有主见。 不管是上学, 还是当兵, 都是人群里的佼佼者。 二女儿周蓉, 漂亮有才华, 从小到大都是学霸。 她的心里有坚定的信念、梦想和追求。 三儿子周秉坤, 从小读书就不灵光, 成绩远不如哥哥和姐姐。 再加上性格憨厚老实, 哥哥姐姐都觉得他“很笨”。 通常情况下, 我们可能都以为, 优秀的哥哥和姐姐会是周家父母将来的保障和依靠。 可现实是: 大儿子周秉义和二女儿周蓉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很早就远走他乡。 只有看起来愚笨的周秉昆一直留在父母的身边。 尤其是恢复高考后, 哥哥姐姐都要考北大。 而此时, 妈妈却突然中风,瘫痪在床。 为了不让在外支援建设的父亲、考北大的哥哥姐姐担心, 周秉昆一边照顾姐姐的女儿, 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妈妈。 后来, 哥哥从国营大厂一把手调到某个城市的一把手, 再到中央机关工作, 风光无限, 却很难有时间好好陪陪父母。 姐姐从大学教授到旅居法国10多年, 更是见父母一面都难。 三弟周秉昆虽然一直都只是个小工人, 一直都不能给爸妈争面子, 但是他善良、仁义、勤劳、厚道。 爸爸妈妈有事的时候, 只有他能做到鞍前马后, 跑前跑后的精心照顾。 哥哥姐姐的缺席, 他从来没有埋怨过。 照顾爸爸妈妈, 他也从来没有喊过累, 没有偷过懒。 他没有多么远大的追求和理想, 一心只想着照顾好父母、妻子和孩子, 把简单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他用自己的憨厚和善良成全了哥哥姐姐的精彩人生, 撑起了整个家, 给了父母一个安稳愉悦的晚年。 看到这里, 突然有一种难以抑制的难过, 或者说是感动涌上心头, 让我脑海里不断重现昔日对儿子批评、贬低的画面, 他该有多难受啊? 我想了很久, 渐渐对他的普通、愚笨释怀了很多: 是啊,成绩好、优秀的孩子, 将来可能会去大城市,或者出国去施展抱负。 而成绩不好、不够优秀的孩子则很可能会留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真正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春节的时候, 家里长辈给我讲了一件事, 让我很是感慨。 表舅家的小儿子从小就是学霸。 大学毕业后, 他拿了全额奖学金去加拿大读硕士、读博士。 后来,他就一直留在加拿大工作。 至今,他已出国11年, 可他只回来过2次,每次都是行色匆匆。 前年,表舅妈检查出得了子宫癌。 表舅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 他都说工作忙,没有办法回来。 然后,他给表舅打了3万加元。 今年春节前,表舅妈病情恶化, 不幸逝世。 表舅给他打电话, 他依旧因为忙,脱不开身无法回来吊丧。 然后,给表舅打了5万加元。 表舅收到这些钱, 不仅没有得到安慰, 反而更加难过。 他很心酸地对家里的长辈说道: “其实,把孩子培养的太优秀,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老话说,蛟龙不甘于浅水。 孩子有出息了, 大概率地会把父母抛下,出去追求更广阔的舞台。 我们不能拦着他们,不让他们追求自己的发展。 可是,我们想见他们见不着, 想起前不久, 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视频。 一位8旬独居老人, 由于身体不太舒服, 就拍了一段短视频倾诉心声,上了热搜: “我呀,太孤独了,一个人。 我的儿女,都不在我的身边。 我辛苦了一辈子, 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 50多年的教龄,可是我现在一个人,好孤单呀。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过下去, 一天三餐饭都懒得做了。 因为,80岁了,过去,家人都说我做的饭菜最好吃。 而现在,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好吃了。” 事实上,视频里的老人, 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 8个孙子,7个重孙。 儿女们都很孝顺, 可是为了生活, 他们分别在美国、广州、株洲、茶陵县工作。 可孩子们回家的时间很少, 甚至一两年回来一次。 老人儿孙满堂,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 身边却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时常陪伴她,照顾她。 老人虽然很体谅孩子, 也很想得开, 可她神情和语气里的孤独却让人看得忍不住流泪。 独居老人的真情实感, 感动了很多人, 同时也让很多人认清了一个现实: 优秀的孩子,让父母骄傲。 可他们越优秀,也很可能会离父母越远。 我妈特别羡慕老家的邻居。 他家有一儿一女, 女儿从小成绩就好, 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一毕业就留在了北京。 儿子从小就不爱学习,勉强上了个本科。 毕业后, 家里人托关系给他在当地找了份仓管的工作。 我原本以为我妈是羡慕老家邻居有一个“有出息”的女儿。 没想到的是, 我妈最羡慕的是老家邻居有一个“没出息”的儿子。 我妈说: “老家邻居的儿子虽然学习不好, 没什么大出息, 也没什么大追求。 但他没事儿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家, 跟父母嘘寒问暖。 每到周末,节假日, 还会带着全家人出去逛公园、吃美食,或者来一次短暂的旅行。 父母不管有什么事, 哪怕只是电卡找不到了, 只要一个电话, 他就能立刻回家,帮父母解决。 父母生病住院, 他衣不解带陪床半个多月。 他对父母周到的关心和照顾, 让人真心的感觉到: 有一个孩子能够随时陪伴在你身边,真好,真幸福、真踏实。”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每一个孩子的降临,都带有他的使命。 有出息的孩子会为了更远大的抱负, 奔赴属于他们的远方。 “没出息”的孩子却能时常陪伴在身边, 带给你平凡的幸福。 前几年, 网上曾有一篇感动无数父母的文章—— 《我的学渣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来报恩的》。 作者凡小西的儿子成绩很差。 凡小西很焦虑, 竭尽所能地出钱出力, 给儿子补习功课, 可儿子的成绩永远都在吊车尾。 更无奈的是, 凡小西天天给儿子加码学习, 孩子熬夜太多,压力太大, 免疫力下降,三天两头发烧感冒, 才四年级就带上了眼镜, 整个人看上去没有一点少年该有的活泼朝气。 这时,凡小西不得不放下焦虑, 承认儿子确实资质一般。 同时也开始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 重新看待儿子, 终于发现儿子身上有太多被她忽视了的闪光点: 儿子勤劳、懂事、善良、懂得孝顺父母。 我颈椎病犯了,头疼得厉害,儿子会说: “妈妈,你去休息吧,不要陪我读书了,我自己能把作业写好。” 我昏沉沉睡着了, 儿子写完了作业,会悄悄走到我身边,给我盖被子。 儿子喜欢厨艺, 翻看过我买的所有做饭的书, 才10岁,就已经能做好几种像样的饭菜。 儿子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他进楼栋门的时候, 看到身后有人, 总会用小手撑着门, 等着后面的人一起进来。 同学中, 不?管谁遇到了困难, 他都是第一个站起来帮忙的。 记得周国平曾经说过: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 最后都要回归平凡, 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 只有把平凡的生活真正过好, 人生才是圆满。”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 有出息。 可是我们必须看清一个残酷的真相: 99%的孩子,最终都会走向平凡。 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好与坏, 也不应该鄙视平凡。 相反,我们应该欣然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接纳孩子的平凡。 将来, 我们的孩子可能不是人中翘楚, 可能不是社会精英, 但只要他们品性善良, 做人做事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 健康、快乐、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其实,就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此刻再想想我自己的儿子, 我的嘴角不自觉扬起了微笑。 是啊, 儿子虽然不爱说话, 但他总是直接用行动表达对我的关心和爱。 儿子虽然成绩不好, 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努力。 儿子不爱背诗, 不喜欢数学, 可他喜欢运动,喜欢做家务。 他心地纯良, 从不随便欺负别人, 懂礼貌、有爱心。 我相信他长大以后, 一定会成为一个踏实肯干的人, 一个细心体贴的丈夫、 一个负责有爱的父亲, 一个愿意陪伴我们, 耐心照顾我们的孝顺孩子。 如此, 不就是我们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吗? 所以, 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卓尔不群, 那就做伟大的父母,放他远走高飞。 但如果, 你的孩子始终平平无奇,也请放平心态。 好好抱抱身边那个看似愚笨、不怎么争气的孩子吧! 或许将来,我们都得感谢他。 不管孩子聪不聪明将来有没有出息。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把这篇文章给父母们让他们享受我们的爱和接纳——End——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boy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jb/10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食话热性温性平性食物一览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