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京城派人直达叶榭收购这种布,供皇孙
走进叶榭文化活动中心,来到筘布展示区,穿梭织布捣衣土染的远古神韵,陶冶和感动如古壁画一样袅袅弥漫。经纱、纺织、织布……一件件展品将唤起人们对昔日生活的记忆。一卷卷封存的老布,眷挂着怀旧的色韵,描绘着多少朴实无华的老故事。纵横的纹理、艳丽的色彩,将时光织成一串串往事。 明代,叶榭民间棉纺织业尤为发达,叶榭筘布闻名全国,供不应求,农闲季节织布出售,日出百匹,叶榭筘布名重一时。松江地区很多地方学织叶榭筘布,如泗泾、七宝、纪镇、南汇等。自此,叶榭筘布在松江及周边地区遍地开花。苏州街市上高挂松江筘布招牌,松江郡城有松江本庄筘布店、松江加长筘布店等。京城派宦官到松江,甚至直达叶榭收购筘布,以正宗叶榭筘布满足皇孙贵族用布需求。 据了解,筘布又称刷线布,上海和南汇等地人习称“小布”,其密而狭短、光洁而厚,制衣被耐久,为客商所重视。清初松江人叶梦珠介绍,小布长不过1丈6尺,因为门幅规格与中机布大致相同,所以,南汇等地又直接称为中机布。明末《叶谢(榭)志》说,叶榭筘布除本色白布外,还染制七色,用作婴儿尿布、内衣裤、暑袜,还制成头巾、围裙、鞋帽、围巾等。 “以前在叶榭这个地方出生的女孩子,从小就跟着老人学习织布,几乎每家都有织布机。”筘布传承人王金英告诉小松,那时候,冬季来临,棉花收摘以后,妇女们便开始忙碌,在纺车和土布机跟前忙前忙后。农家的宅宅院院里,鸡鸣狗吠声,孩童嬉闹声,和着“咔嚓、咔嚓”的布机声,悠长而深远,那是劳动人民谱写的奏鸣曲,而曲调的雄壮、古朴、高亢,能让人听到坚韧的劳动力量。 据明末《叶谢(榭)志》记载,叶榭刷布弄(旧属叶榭车站队,今属叶榭金家村)是叶榭地区棉纺织基地,此地从元代开始织布,因周边村落妇女来此经纱刷布,交流技艺而得名。叶榭人龚筘编织的筘布丽密光软,与丁娘子布齐名,有“华亭两能手,南筘北飞花”一说,龚筘与黄道婆、丁娘子为松江棉纺织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我15岁学习纺纱,17、18岁就开始织布,现在会织布的人越来越少。”今年84岁的织布“老把式”王金英告诉小松,以前女性出嫁时,土布是重要的嫁妆,土布越多越显示女方家的富裕与勤劳。但由于土布纺出的衣服线条简单、色彩单调,质感也较为粗糙,近百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现代化,“老布”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文字:曲虹 图片:姜辉辉 编辑:沈莉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fz/7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玩寻味特约49迎新年,行大运,年桔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