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天一热蔬菜就萎蔫,原因别找错了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正值盛果期的蔬菜常出现萎蔫症状,但引发原因却不同。提醒菜农朋友,应结合各自棚室情况,找准引发蔬菜萎蔫的原因,对症应对才是上策。 生理性病害导致的萎蔫 1.土壤干旱导致的萎蔫。连续阴雨天气多下,为降低棚内湿度,菜农多不进行浇水,浇水间隔延长,使得土壤湿度较小。一旦天气放晴或棚内温度升高,植株就会萎蔫。这种情况属于单纯缺水导致的萎蔫。 防治办法:菜农可以先通过叶面喷水的办法来补充叶片水分。同时,建议菜农应改变惯性思维。因为温度回升后,即使在阴天时,棚内温度也会在17℃以上,满足通风排湿条件,那么,阴天蔬菜缺水时,菜农可进行浇水,但要浇小水。浇水时,注意土壤温度和水温,两者温差不可过大,避免出现伤根的情况。 2.根弱、根少,供水不足导致的萎蔫。这种情况很难引起菜农重视,以黄瓜为例,随着温度升高,留瓜数量增多后,根系弱、少,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供应植株,植株就会出现萎蔫现象。对于这种情况,菜农如何能及早发现呢?通过田间观察,记者发现根弱、少的植株,本身长势也弱,茎秆细,节间长,叶片薄而黄。 防治办法:首先,对于偏弱植株,建议菜农少留瓜,每株留一大瓜一幼瓜即可。其次,适当控制地上部的长势。对于徒长的植株,建议喷施叶绿素、矮壮素等,喷施植株生长点,起到控棵不控果的效果,植株合成养分流向根系的增多,促进根系生长。再是施肥时配合使用生根剂,如含有海藻酸、甲壳素、微生物菌等功能性物质的水溶肥,促进生根。 3.急性萎蔫。久阴乍晴后,蔬菜会出现急性萎蔫。连阴天下,蔬菜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处于饥饿状态,根系活性弱。一旦晴天后,棚内温度升高,通风早,空气湿度下降,蔬菜叶片蒸腾量大、快,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多于根系吸收的水分,造成叶片急性萎蔫。若不能及时缓解,蔬菜萎蔫会加重,进一步发展为永久萎蔫,造成茎叶干枯、植株死亡。 防治办法:久阴乍晴后,蔬菜萎蔫,菜农应采取缓解办法,如适当采用遮阳网遮阳;早通风、渐次通风,使得棚内温度缓慢回升,给蔬菜预留缓冲时间。菜农也可以采用叶片喷清水的办法,防止过度萎蔫使叶片受害,喷水时可以加点叶面肥,叶面肥的用量按正常使用量的三分之一即可,可选用甲壳素、海藻酸等,同时在天气恢复正常后,随水冲施生物菌剂。 侵染性病害导致的萎蔫 1.根腐病,包括腐皮镰孢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两种,无论根系感染哪种根腐病,蔬菜都会表现出萎蔫症状。伴随着病情的日渐加重,蔬菜会反复萎蔫,连续多日后,就会出现死棵。近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洛城街道的杨师傅称,他的丝瓜刚采摘完第一茬,部分植株开始出现萎蔫,随着温度回升,丝瓜萎蔫越来越严重,个别植株出现死棵。察看根系发现已经发黄变褐,表皮易掉,根系茎基部维管束变褐,符合腐皮镰孢菌根腐病的发病症状。 防治办法:对于发病严重,根系完全腐烂的,菜农可以直接拔除,并用乙磷铝处理土壤,杀灭其中病原菌。对于发病轻的,可以使用恶霉灵+精甲霜灵·锰锌+咯菌腈悬浮剂+生根剂,对全棚植株进行灌根处理,每株克,灌根2次-3次。注意灌根之前尽量不要浇水,避免稀释药液,影响药剂效果。 2.细菌性溃疡病、髓部坏死、青枯病。当前,正是细菌性病害高发季,番茄感染这三种病害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蔫。溃疡病发生初期,番茄叶片局部小叶开始萎蔫,继而萎蔫加重,最后导致死棵。髓部坏死和青枯病的区别在于后者叶片青干,挤压发病茎秆会有白色菌脓溢出。 防治办法:伤口和湿度是细菌性病害高发的两大因素,菜农在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同时,对于这三种细菌性病害,防治时采用冲施+喷施的办法。发病后,菜农可以选用以下配方:乙蒜素+噻霉酮+氨基寡糖素(灌根使用);氯溴异氰尿酸+丁子·香芹酚叶面喷施。喷施时,菜农还应注意喷淋茎秆。 3.枯萎病和黄萎病。两者都属土传的维管束病害,多在番茄盛果期发生,对产量影响极大。前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不脱落,直至枯死。后者病叶由下至上逐渐变黄,黄色斑驳首先出现在侧脉之间,上部较幼嫩的叶片以叶脉为中心变黄,形成明显的楔形黄斑,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病叶变褐枯死。但叶柄仍较长时间保持绿色。 防治药剂:防治时,可以选择多菌灵、恶霉灵、咯菌腈、硫酸铜钙、氰烯菌酯等药剂配合生根剂使用。而防治的关键是,换茬时,加强土壤消毒工作。换茬后,土壤中增施有益微生物菌肥,让土壤中有益菌群快速占位,起到抑制有害菌,养根、改土的多重作用。(来源:北方蔬菜报) 编辑:王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cf/10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气温骤降伴雨天瓜菜萎蔫愁坏农户三亚农技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