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了

北京的小伙伴瑟瑟发抖期待暖气

内蒙古看着九月便开始飘落的雪花笑而不语

北方这么冷,曾经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度过一夏的白枕鹤又去了哪里?

白枕鹤

白枕鹤,中国古代称为鸧(cāng)鹤或者鸧鸡,也因为其面颊为红色,被称为赤颊。西晋陆机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鹤“形状大如鹅,长三尺,脚青黑,高三尺余。赤顶,赤目,喙长三尺余。多纯自,亦有苍色。苍色者,人谓之赤颊。常夜半呜”。宋人罗愿作《尔雅翼》中就有注解:苍者,今人谓之赤颊。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禽之一》也有记录:“鸧鸡:“鸧鸡状如鹤大,而顶无丹,两颊红”。清《盛京通志》卷一○七《禽类》:“鸧鸡大如鹤,红颊,长颈高脚”。在《清宫鸟谱》中也有白枕鹤的图样。可见,中国古代对白枕鹤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代动物分类学中,白枕鹤(Grusvipio),又名红面鹤,是鹤形目鹤科中的一种大型涉禽,属于我国II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收录在红色名录中,年将其列为VU(易危),被CITES列为附录Ⅰ。在世界15种鹤类中,是排名第4稀有的物种,根据年第五次全球水鸟种群估计,白枕鹤目前全球种群数量约为6,只左右,目前有两个种群,东部种群主要在朝鲜半岛和日本越冬。西部种群即在我国越冬的白枕鹤,主要在从达乌尔区域到包括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和蒙古国东部的广大地区繁殖,南下至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越冬,且几乎都集中在鄱阳湖地区。最近20年来,中国越冬白枕鹤的种群数量自年(估计为4,只)开始明显下降,到年种群数量估计已锐减至1,只左右。

白枕鹤分布图

为进一步了解白枕鹤西部种群下降的原因年8月起,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国际鹤类基金会、蒙古共和国科学院和蒙古国野生动物与保护中心开展白枕鹤卫星跟踪项目,研究迁徙路线和迁徙动态。根据白枕鹤卫星数据显示,在蒙古国繁殖地捕捉并佩戴卫星跟踪器的白枕鹤,每年秋天经过中国的锡林郭勒草原,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河北省沽源县等地进行停歇,然后经过渤海湾,再一直向南,经过山东、安徽等地,抵达江西省鄱阳湖越冬。翌年春天,在经过相同的线路返回位于蒙古国的繁殖地。周而复始,经年不断。

白枕鹤主要在蒙古高原草原中的湿地内进行繁殖,每巢最多产两枚卵,亲鸟共同抚育幼鸟。主要的繁殖区域为西伯利亚东南部外贝加尔湖地区的大草原沼泽湿地、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东北部克鲁伦河东段以及克鲁伦盆地的森林一干草原地带。在我国,白枕鹤的繁殖地几乎与丹顶鹤的重合且向西扩展,集中繁殖地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东部等地。

白枕鹤一家

根据最新研究显示,在我国在整个迁徙路线中,最重要的迁徙停息地就是位于滦河上游的闪电河流域,每年南来北往的白枕鹤均要在此停歇各一月有余。白枕鹤在闪电河区域一般集小群活动,主要生境为闪电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区域、水库以及周边农田,以内蒙古多伦县最为集中。根据我们的调查,每年迁徙过境均有超过只白枕鹤在此停歇,春季从3月初-4月底,秋季从9月底到11月初。在此区域,白枕鹤主要以委陵菜等湿地植物的块茎、玉米和荞麦等散落地里的种子为食。同时在此区域,每年也会有上千只灰鹤与白枕鹤结伴迁徙。

白枕鹤在多伦

白枕鹤的越冬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湖群,如安徽省升金湖江西省的鄱阳湖和湖南省洞庭湖等地,但是最近几年,大部分的种群均集中在鄱阳湖,每年越冬种群数量接近只。白枕鹤常与白鹤、灰鹤和白头鹤混群在泥滩和草洲等地混群觅食。

白枕鹤和白鹤在越冬地鄱阳湖混群觅食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白枕鹤的种群下降原因并不确定。虽然早在-年日本东京大学的Higuchi教授并通过卫星跟踪技术研究白枕鹤,确定了白枕鹤西部种群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在鄱阳湖越冬等迁徙对策等问题。但是后来针对白枕鹤的研究工作仍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等方面。日前,蒙古国研究者Gilbert认为在繁殖地干旱是导致近期白枕鹤种群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迁徙过程中,停歇的时间和地点均具有不确定性,我们跟踪研究的白枕鹤的主要停歇地大多没有任何形式的保护措施,只有沽源县的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天津北大港保护区等寥寥几处保护地。而位于内蒙古多伦县湿地可能是中国越冬白枕鹤即西部种群迁徙路径上最主要甚至是唯一中途停歇地和能量补给站,虽然具有重要保护意义,但并不在任何保护地形式之内。白枕鹤在此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亟待加强保护。

本文首发于《中国林业杂志》

撰文/摄影贾亦飞

编辑期待暖气的Wi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cf/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