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某,女,60岁。

主诉:间断性胃脘灼热疼痛2年余。

现病史:胃痛经常突发,胃中嘈杂,甚则呕吐酸水,喜凉饮,饥不欲食,口干苦,胸胁不舒,大便干结,夜眠不安,形体苍瘦,唇红口干,舌红少津,脉细弦而数。生活史:嗜食辛辣之品。

[中医四诊]双目有神,面色红,口唇色暗,形体干瘦。舌红少津,脉细弦而数。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痛。

[证候诊断]胃热阴亏,木横克土证。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法]清热养阴,疏肝和胃。

[处方]生地黄12g,牡丹皮10g,黄连3g,川楝子6g,沙参12g,麦冬10g,焦麦芽15g,当归10g,郁金10g,香附10g,炒白芍10g,炙甘草6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嘱:食清淡之品,调畅情志,戒郁怒。

[复诊一]

现脘痛大减,胸胁舒畅,嘈杂吐酸基本消失,胃脘稍感满闷,胃纳不佳。仍有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夜寐欠安。

在大量清热养阴的药物作用下,患者症状好转,但滋阴药有碍胃之虞,当健运脾胃,加强理气的力量。

故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生地黄,加枳壳、鸡内金各15g,瓜蒌仁12g,酸枣仁10g,首乌藤30g。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二]

饮食增加,夜眠甚酣,大便正常。情绪不佳时偶有胃痛。

在原方基础上,去首乌藤,瓜蒌仁剂量调整为6g,加柴胡6g,玫瑰花10g,玳玳花10g。嘱患者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患者过食辛辣之品,容易胃中生热,损伤胃阴,可影响胃的受纳腐熟。

而且患者性情急躁,木横克土,胃腑通降无权而致胀满疼痛。东垣原用清胃散治“因服补胃热药,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此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

本方清胃热,兼养胃阴,十分适合本证的治疗。

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牡丹皮助生地黄清热,黄连清热泻火,当归补血温润,助生地黄养阴生津,在三味苦寒之药中佐以辛温。故在治疗中,用本方和一贯煎进行了化裁。

该病案中胃痛的发生与肝也有密切的关系,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在治疗时应肝胃同治,方能获效。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fb/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