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食物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来源于植物。严格来说我们是利用的是其中的基本物质材料: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以及微量元素。当然这些物质还有一些中间半成品产品,比如氨基酸,各种酶、激素、不饱和酸等等半成品物质。我们以前分析过,这三种我们人体主要的能量和物质来源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我们一直称地球上的生命为碳基生命体,是因为碳的物质特性是最有利于形成和组合这些物质,并能够形成相对和暂时的稳定结构,这种结构在人体中容易分解,也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转换。而且这种组合还可以有效的汇聚和储存一定的能量。可以参见第51章的碳基组合的说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怎么转化的?1.糖类--血糖(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过量转化为糖原,再过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也可将分解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氨基酸——蛋白质2.脂类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血糖(葡萄糖)3.蛋白质在机体能量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或病变情况下,氧化分解,转化为糖类和脂肪,或者蛋白质摄取过多也会转化为糖类和脂肪储存起来!组成我们身体结构最基本的成分还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形成基本都是在细胞结构当中。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北方还是南方,所有生命体所摄入的食物都与上面三大类有关。虽然他们的饮食结构会有所差异,但是形成的物质成分都大致相同。也许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仓库,里面包含植物能够随时可以利用来形成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这些原材料。也才能使地球各地普遍都存在生命的原因。当然地域不同,植物形成人类所必须的这三种原材料也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储存这些能量和物质的细胞结构吸收能量的差异性。北方植物所形成的能量相对要高一些。因为我们所食用的食物最终还是细胞结构的物质形态,也就是活性物质。从我们所食用的谷物、小麦、大豆、玉米和蔬菜等方面的口感上可以区分得出来。我记得在年的时候去海南旅游,吃着海南本地出产的稻米饭,真的感觉难以下咽。我们经常会说北方的大米相对南方的大米要好吃一些,蔬菜也相对可口很多。晚稻比早稻的口感好一些。在同等纬度下,山区内的食物比平原内的食物也相对好吃一些。北方气候比较寒冷一些,光照强度弱,而南方气候炎热些,光照强度强。因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直接和间接的依赖阳光提供的能量而生存。光照强度和持续性强弱对植物提供的能量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故而北方一到冬天树木因为能量的不足而枯萎,而南方者一片葱绿。南方的水稻可以种三季,但是北方通常只能种一季。南方的水稻生长快,北方的水稻生长慢。为什么南方阳光充足,能量充分,植物所形成的食物口感反而不如北方光照强度弱,太阳光提供的能量相对要少很多的地方呢?我们都知道,植物是利用光合作用来生产我们需要的糖类、脂肪类油脂和蛋白质。我们有一个成语就是“欲速而不达”。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够正确的理解这个意思?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你猛灌一个瓶子的水,虽然能够快速的装满一个瓶子,但是在装的过程中也会流出很多水,而且还不一定能把水瓶子完全装满。但是你慢慢倒水的话你会能够把水装得满满的。你吃饭细嚼慢咽的话会发现比吃饭速度快的人要多吃一些。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进行突击集中强化学习得到的知识比我们经过慢慢学习,领悟,思考所学得知识记忆要弱很多。地球虽然看起来象一个鸭梨形状的星球,但是基本还是属于一个球体。赤道上的物体所处的水平面相对于高纬度上的物体所处的水平面来说,其距离其所处的圆心要远很多。由于地球在不断的进行自转。高纬度上的物体其实相对于赤道上的物体来说其随自转的运动速度要小很多。地球上的生物是高度依赖于地球而生存,这种生存也跟其自转速度有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植物个体中的能量和物质也算一个自身内部的按照一定秩序循环流动的小宇宙,而组成植物个体的细胞结构也算一个自成体系的小宇宙。他们这种循环一个自身内部的循环,一个跟外部环境的循环。他们这种能量和物质的传输和运动都要高度依赖于外部环境而进行生存。所以其内在的细胞运动也会跟地球的自转速度有关,表现为细胞在内部进行自身的旋转时其运动速度是变慢的。这种变慢的结果有利用植物会根据周围能量的强弱来获取能量并进行生长。能够调整自身吸收和利用物质和能量的快慢。慢工出细活,在这种情况下,寒冷地带的植物所获取的能量反而比快速吸取能量的方式更多。所以我们常常听说的人参、天山白莲、虫草等可以进行进补的东西往往都产于高原地带和高纬度地区。但是这些补药形成的时间都非常漫长。有些地方适合这种植物生长,但是换了一个环境和地方,这种植物就很难生存。或者说会有所差异变化。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个也跟地域不同,其植物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后就不能再稳定的形成相同的果实了。这种变化也可以理解为气候的变化影响到果树本身的特性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或者说是能量的变化影响到橘子果树的果实正常的形成。即使形成的果实已经不是原来那种果实结构了。在同一纬度的地方,不同位置所出产的果实也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也跟自然形成的地理环境所汇聚的能量多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要形成这些我们需要的物质,也需要跟微量元素有关系,微量元素毕竟也是组成我们人体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形成能量流动方向的关键。也许有人说泰国香米也好吃,你如果仔细的去研究泰国和柬埔寨的地形结构,你会发现他们地理位置是东面一片大海,其他三面都是环绕高山,其内部到处都是丘陵地带。这种地形在大海中的水蒸汽向西向北运动的时候带动的能量可以很容易的汇聚到这个地形当中而形成一种能量循环,有利于植物对这些能量的充分利用。不管如何,植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人类所利用的食物都是直接和间接的来源于植物。这些物质成分的相互转化能力为人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来源。当然有些形成的材料因为微量元素的是否能够为人体所吸收利用就变得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分类。不可食用的材料就会被我们称呼为有毒物质。也许这三大类物质是地球中的植物能够反向掠夺自然界中的能量所组成的最好选择。可以随时利用自然界中随处可得的原材料和外来的能量阳光下形成的物质形态。而其他动物和人类也是通过这些形成的物质原料进一步的组合成我们的身体结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fb/1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