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付真卿摄影何海洋)6月27日,在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的电商产品展览室里,满墙的树叶标本引人注目。桑葚、空心藨、毛蕨、委陵菜、龙芽草……这些植物都是螺髻山上原生,信手拈来就成了相框、书签等精美的文创产品,然后通过网络销售出去。

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的对口帮扶援助下,普格县脱贫攻坚进展顺利,许多贫困村都陆续脱贫摘帽。不过,脱贫后的巩固提升工作仍然任务艰巨,德育村就是一例。

德育村在年底成功脱贫摘帽,但村里的产业发展提升一直面临问题。“主要自然条件太受限了。”德育村综合帮扶驻村工作队队员石刚告诉记者,德育村一带属卡斯特地貌,土地贫瘠,干旱缺水,传统的种养业发展不力。“我们曾经尝试种植过50亩皇竹草,但种下去1个月就失败了。”石刚说。

必须要另谋出路。虽然德育村自然条件不佳,但是它却有另外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背靠着国家4A级景区螺髻山。驻村综合帮扶工作队决定调整方向,围绕旅游做文章。经过调研发现,螺髻山景区虽然风光秀丽,但相关的旅游附加产品却是空白。最终,大家把产品的突破口瞄准在了树叶了。

德育村的电商产品展览室里村民制作的彝族漆器。

6月27日上午,在德育村的村活动室里,吉好莫友作小心翼翼地将一片自然风干了一周的树叶压膜,然后装框,大约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每做一个能挣5元钱呢。”吉好莫友作笑着说。

石刚告诉记者,螺髻山上植物资源丰富,是制作植物标本的天然宝库。今年初,帮扶工作队联系成都医学院,帮助德育村引进了标本制作项目,因地制宜地利用螺髻山上的原生植物制成标本,然后做成相框、书签等。经过这样一包装,原本分文不值的植物树叶卖出了好价钱,“这个相框售价20元,很受年轻人欢迎。”石刚说。

德育村的电商产品展览室里村民制作的植物标本文创产品。

树叶标本为德育村的文创产品开了个好头。紧接着,村里又开发出彝族传统漆器、刺绣、服饰等系列产品,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名叫“妞妞嫫”的彝族娃娃形象logo,为德育村的文创产品代言。

同时,以文创产品打头,螺髻山镇当地特产的核桃油、野生菌等也打开了销路。据螺髻山镇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唐举帅介绍,从今年5月至今,当地文创产品和土特产销售额已经超过10万元,为村集体带来纯收入2万多元。唐举帅告诉记者,下一步工作队还将继续围绕旅游做文章,争取将德育村创建成四川首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fb/1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