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穷,能吃上一颗鸡蛋都不易,所以我经常在村后面的树林里找鸡蛋,试图找到村里一些母鸡们来这玩耍留下的鸡蛋,偶尔得到一两枚,高兴的几天睡不着。所以我经常梦见自己置身于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落,小鸟唧唧喳喳叫着,绿草如茵的地面上遍地是鸡蛋的美景,但一直未能所愿。直到我遇到了《瓦尔登湖》,我就像置身于美丽的森林里,地上满是野鸡蛋,我很快就拣了一篮子鸡蛋,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丢进篮子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半夜睡不着时会拿起《瓦尔登湖》这本书,不到10分钟就能遇到周公,因为它比安眠药好用太多。对于一本清华大学校长推荐、名家称其为“非读不可”的书,他们肯定不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睡眠,这是安神补脑液要做的工作。《瓦尔登湖》是一本自然文学作品,既没有曲折的人生故事,也没有扣人心悬的情节,有的是散得不能再散、矫情的不能再侨情、美得不能再美的句子。这就是我阅读本书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态过程:散——矫情——美。如何从“散得催眠”到“美得享受”?阅读此书之前一定要了解作者梭罗的人生背景以及他生活的时代,否则看《瓦尔登湖》跟看天书没什么区别。不要因为看不懂本书而自行惭愧,其实真没什么丢人。毕竟很多大咖们也有过类似的感觉。当时的美国开始从农业转向工业,由于不断的扩展商业空间,工业化摧毁了自然资源及本土文化。当时28岁的梭罗选择远离尘世,孤身一人走进了瓦尔登湖山林,用斧头亲自在湖边搭建了小木屋。在之后的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他驻扎在瓦尔登湖,开荒种地,读书写作,并研究植物和动物,将自己和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最后写成了自传体散文集《瓦尔登湖》。你怎么可以如此矫情如果你了解《瓦尔登湖》背景后,还是难以下咽此书,那么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篇章着手,例如《豆田》、《访客》等。如果你先阅读其他篇章,再看《经济》,肯定是一番意想不到的收获。阅读《豆田》,梭罗用不熟练的方式种了几亩豆子,却要把自己的经历描写成了诗歌般的美妙。例如他这样写道:我的锄头翻弄着一排排更新的泥土,翻出了史籍没有记载的民族废墟。梭罗,你怎么可以如此矫情?请原谅我,梭罗生活在年前,我和他没有深仇大恨,无意于诋毁他。梭罗写自己种豆不施肥料,不用现代工具,因为所有的山谷、湖畔、树林、牧场和沼泽地在没人照料下都会生长各种丰富的农作物。可他为什么要除掉地里本有的委陵菜、黑果和狗尾草?他自己本身就没有做到遵循大自然的生长规律?于是,我开始嘲笑梭罗,你是一个伪君子。后来,我终于被梭罗鄙视了。看吧,他是这么鄙视我的:“本书中的这些文字,对于清贫的的学生来说,或许特别适应。至于其余的读者,他们可以各取所需。我想没人会挣破针线,硬要把短小的衣服穿上身,因为只有合适的衣服才会对他有益”。我就是那个“硬要把短小的衣服穿上身”的小丑。随着继续深读,我终于明白了,梭罗真正意图并非种豆,也不是说他种豆很天然,而是通过这件事表达当时人们的贪婪,豆只是他隐喻的一种事物罢了。跳出事物本身,才能理解隐喻在背后的真理。这就是梭罗,矫情的把流水账都写得有声有色。值得庆幸的是,我已经从“催眠大全”过度到继续阅读了。当你看到美时,我却看到了“狠”当无数《瓦尔登湖》书评的作者们赞美梭罗优美文字时,很抱歉,我又拖后腿了。我竟然看到的是他用平静文字对世人的讽刺和不屑一顾。我只能用悲观主义者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毕竟,我很早我就被梭罗狠狠地骂成“硬要把短小的衣服穿上身”的小丑。梭罗的讽刺不像鲁迅那么尖锐刻薄,但是杀伤力极强。他写自己在田里种豆时,而他朋友却在城里听清唱剧,他为此感到“怜悯”。除此之外:在我的记忆里,有一类人他们看上去十分富裕,但实际上是各类人中最穷的一种,他们积攒了杂七杂八的东西,却不知道如何去用,如何摆脱,他们用金银给自己铸了一副镣铐。行善一旦走了味儿,那味道是最坏不过了,这就像人或神的腐尸发出的味道一样。如果我确信一个人,存心要到我家来做好事,那我就要逃命了。梭罗的语言里没有一个脏字,却把那些失去生活真正目的、贪婪、奢侈的人骂得体无完肤。我似乎为此感到同情。的确,他对别人的讽刺就像自己的清高孤傲一样,从来不加以掩饰,坦坦荡荡。尽管如此,我在他心中肯定还是一个“硬要把短小的衣服穿上身”的小丑,所以我试着继续努力去了解他。道理竟然如此实用梭罗在《冬天的湖》篇章中写道商人们开采冰块,有人掉进湖里差点丢了性命。商人们对瓦尔登湖冰块的过度开采,过度的破坏大自然,最终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样的警示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实用而及时,特别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各国的爆发,全球是不是应该反省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访客》篇章里写道:你的声誉并不取决于你请人吃饭,最高境界就是单纯的便利。这句话用自媒体行话来说:转发点太强了。梭罗说如果来一位访客,他会与其分享面包。如果来20人,他对吃饭只字不提。如果有人主动请他吃饭,他反而会退避三舍。因为拜访的目的不是吃饭,如果把饭局放在首位,那可能是含蓄地告诉对方不要再去烦他。而现实中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多少没必要的饭局和觥筹交错宴会,如果能像梭罗一样把“便利”放在首位,舍弃多余的交际,崇尚简洁单纯的生活方式,该是多么美好!除此之外,梭罗在《经济》篇章谈到了慈善。他说,确保你的帮助是别人最需要的,而不是将钱抛给别人了事。你把金钱送给衣衫褴褛的人,他可能还是拿钱去买破烂的衣服,因为衣服的破旧不是他的不幸,而是他的爱好。慈善事业,本是一件好事,如果你不能满足对方的真正需求,那么给钱有什么意义呢?例如上个月的新冠状病毒,武汉最缺的是防护衣、口罩、医疗等物质,如果你为了表现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捐赠了很大很大一笔钱,相对于那些煞费苦心去寻找医疗物质的捐赠者来说,是不是相形见拙很多?这样的人在梭罗眼里不是慷慨,而是疏忽。美慢慢向我走来当我耐心阅读完大部分篇章时,我逐渐不再排斥《瓦尔登湖》了,甚至是爱上了它,特别是我在阅读“最后”的篇章《经济》时,那种享受竟然有种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拣鸡蛋的感觉。小时候,家里穷,能吃上一颗鸡蛋都不易,所以我经常在村后面的树林里找鸡蛋,试图找到村里一些母鸡们来这里玩耍留下的鸡蛋,偶尔得到一两枚,高兴的几天睡不着。所以我经常梦见自己置身于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落,小鸟唧唧喳喳叫着,绿草如茵的地面上遍地是鸡蛋的美景,但一直未能所愿。直到我遇到了《瓦尔登湖》,我就像置身于美丽的森林里,而地上满是野鸡蛋,一下子就拣了一篮子鸡蛋。那些经典的句子就是一枚一枚的鸡蛋。特别是那句“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犹如果实上的粉霜,只有轻手轻脚,才能得以保存,然而人与人相处,缺乏的就是这种柔情”,简直是大爱。还有其经典句子:1、人总是在一个错误之下艰苦的劳作。人的健美躯体,有一大半很快便随着泥耕入了泥土,化作了肥料。正如一本古书所说:一种似是而非的,通常称为“必然”的命运,支配着人,人积攒财宝在地上,结果遭虫子咬,生了锈,还有小偷挖掘窟窿来偷。这就是一个愚昧人的生活,如果说生前不看明了,一旦到了临死之时,他们就会明白。2、满脑子都是人为的烦恼,手上堆着干不完的人生粗活,如此一来,再美好的生命果实,他们也无法采摘。3、人们想攒点钱以防生病,没想到反而使自己病倒了。4、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5、大多数的奢侈品,还有许多所谓生活舒适的用品,非但没有必要,而且还会大大阻碍人类的崇高向上。6、一个人可以像动物一样,膳食简朴,却依然保持着健康和力量。7、为什么一桶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臭,而水冻成冰以后就能永远保持甘美呢?哲人说,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区别。8、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只需要闭上眼睛,转个向,就会迷路。…….如此理解,仅仅希望不再是梭罗笔下的那个“硬要把短小的衣服穿上身”的小丑罢了。文章作者简介:Emma,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一手带娃一手码字,喜欢文学和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cf/1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