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锦绣山乡振兴路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范亚康封德王玉贵 9月是收获的季节,当一抹朝阳亲吻伏牛大地,美丽西峡处处硕果飘香;中秋是金色的季节,当一轮皓月凌空高挂,魅力西峡处处五谷丰登。 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47万龙乡儿女用勤劳的双手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在西峡广袤的山乡大地上,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县域特色产业富民强县,基础设施建设扮靓城乡,乡风文明唱响时代新曲,全域党建活力迸发凝心聚力…… 三大特色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西峡县地处秦巴山区,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县,制约经济发展的阻力在山,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出路仍然是山。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县积极探索利用沟壑林木资源发展香菇等食用菌产业,利用丘陵地带发展猕猴桃等林果产业,利用山地发展山茱萸等中药材产业,逐步形成了“菌、果、药”三大特色主导农业,建成了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沿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北部山区百公里山茱萸长廊。 “再过几天,菌棒就要出菇了。”在西峡县桑坪镇桑坪村的标准化香菇基地,菇农们正做着出菇前的准备工作,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即将收获的喜悦之中。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西峡县生态良好,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天然适生地。“西峡秋冬季昼夜温差大、空气温度适中,生产出的香菇不仅菇形好,而且花菇率高、品质好,深受欧洲市场欢迎。”南阳华邦公司董事长郭建义说,“年年初,‘西峡香菇铁海快线(中欧)专列’开通,加速了西峡香菇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市场,既省时高效,又方便快捷,为西峡香菇出口欧洲开辟了绿色通道。”据了解,南阳华邦公司抓住“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生产的干香菇、香菇罐头等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市场,出口货值实现连年增长。 早在20多年前,西峡县就紧紧抓住“南菇北移”的契机,把香菇产业作为富民的“一号工程”,纳入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致力推动香菇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传统型向标准化、产品型向产业化、内贸型向外向化转变,形成了“上接基地、中连市场、下游打造骨干龙头出口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真正实现了“买全国、卖全球”。全县香菇(鲜菇)年产量达3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10,产值30亿元,综合效益亿元以上。 “在国际香菇市场上,人们可能不知道西峡在哪里,但提到‘西峡香菇’,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主任陈东旭的言语里透着自豪。他说,西峡香菇累计出口超70亿美元,占全国香菇出口额的30%左右,连续7年领跑河南农产品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香菇出口第一县。 行走在沿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到处果香四溢,处处欢声笑语。在西峡县丁河镇简村猕猴桃果园,种植大户张定国满脸欢喜,因今年8亩地的收入将近10万元。“俺村年秋天开始建猕猴桃基地,从最初的亩发展到现在的亩,现在已经成为全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张定国说。 “世界猕猴桃在中国,中国猕猴桃在西峡。”这是新西兰猕猴桃专家的感慨。据省资源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孔维丽介绍,西峡是世界猕猴桃野生资源种植基地,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峡县就率先成立了县级猕猴桃研究机构——西峡猕猴桃研究所,先后筛选培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海沃德”“华美系列”“华光系列”“豫皇系列”等一批优良品种。 目前,全县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3.5万亩,挂果面积8万亩,年产量7.6万吨,年产值7亿元,全县猕猴桃产业年综合效益达20亿元,直接参与猕猴桃产业的人员达10万人;建成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猕猴桃能力达4万吨,产品涉及有果汁、果片、果酱、果酒、罐头、果粉等8大系列30多个品种,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8亿元,产品畅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并先后出口到韩国、乌克兰、东南亚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深秋时节的西峡县石河镇杨盘村,漫山遍野红彤彤、玛瑙般的山茱萸果实挂满枝头,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今年雨水充沛,果子长势好,预计全村户均增收1万元不成问题!”村民张建洲言语间透着喜悦,他家种植了多棵山茱萸树,每年都有3万多元的收入。 依托山茱萸的发展,西峡县建起了跻身全国中药制药企业50强的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从年开始,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资0多万元,专门成立了张仲景山茱萸有限公司,在西峡伏牛山腹地的陈阳、寨根、二郎坪、太平镇、米坪等5个乡镇建立了20万亩山茱萸GAP生产基地,公司为农民无偿提供种子和原辅材料,进行种植现代药材的培训和辅导,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收购,最大限度地保证药农的利益。全县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达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年产值超过5亿元。 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该县采用“龙头公司+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山上种药、山下种菇、平地种果”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如今,“菌、果、药”三大主导特色产业已成为全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年综合产值亿元,农民纯收入的80%来自三大主导特色产业。 城乡一体发展,让美丽西峡“靓”起来 无论春夏秋冬,每当夜幕降临,五里桥镇黄狮村文化广场的舞曲准时响起,村里男女老少便纷纷来到文化广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晚饭后跳舞的习惯,村民乔侠已经坚持10年了,“现在出门就是绿地、游园,花草树木到处都是,要是哪天不出来扭扭,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举全县之力,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该县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即面上实施10大振兴工程、线上建设10大示范片区、点上打造19个示范村,突出“一乡一韵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一批香菇、猕猴桃、山茱萸、观光农业、产业融合、文旅、康养、电商等特色品牌乡村,成功创建了两个全国特色小镇、12个省级美丽乡村、9个全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省级传统村落。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创新PPP模式投资6亿元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农村亮化工程、农村污水治理、公厕改造、河道治理等10类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厕所改造户,建成乡镇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27个,初步实现农村环境“绿、洁、畅、亮、美”。构建城乡贯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城区1元公交向乡镇延伸,达到乡村公交全域覆盖。 道路通了,产业火了,农民富了。该县把创建“四好农村路”与群众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集全县之力,加大投入力度,掀起了创建“四好农村路”的新高潮。自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6.5亿元,升级改造县乡道路公里,新修或拓宽村组道路公里,完善标识、标牌及安全防护设施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和投资规模为西峡历史之最,居南阳市首位。 围绕“区域中心城市、文旅休闲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新创业城市”等5大定位,该县坚持“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着力建设产业新城和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环县城国家森林公园,创新PPP模式投资30亿元打造10公里鹳河湿地公园景观带。在乡村,协调推进香菇小镇、猕猴桃小镇、蜂蜜小镇、避暑养生小镇、文旅小镇、恐龙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成功创建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5个全国文明村镇、两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两个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两个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两个全省环境优美小城镇、8个国家卫生镇。在西峡,明星镇、网红村、打卡地星罗棋布,勾勒出一幅幅优美隽秀的乡村画卷。 倡树善行义举让文明乡风“吹”起来 “妈,该吃药了,茶俺都凉过了,不热,给,张嘴……”这种得不到任何回音的说话,西峡县丁河镇东岗村四组的欧阳玲却和婆婆说了25个春秋。年,婆婆遭遇车祸伤及大脑,引发癫痫和脑萎缩,从那时起,她就失去了记忆,并且不能说话,开始天天吃药。 在西峡,像欧阳玲一样,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的还有很多。寨根乡数十年如一日照料聋哑婆婆的好儿媳尚建丽、米坪镇单腿跪地给婆婆喂饭的好媳妇肖海娇、桑坪镇常小红、王菊花妯娌俩27年照料坐在轮椅上的婆家残疾弟弟等,她们孝老爱亲的凡人义举被传为佳话。 走进太平镇鱼库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院,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孝善理事会的版面一字排开。村党支部书记王伟介绍说,现在村里污水入管网、垃圾入箱、民风好、环境好,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和项目入驻,村民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他们当保安、做保洁、当电工、搞绿化,人人有活儿干,家家有收入。 “我们在全镇开展好儿媳、好儿女、好公婆、好邻居、好乡贤、好党员评选表彰,今年共表彰了人,他们的事迹分别在各自所在村的‘乡村光荣榜’墙上。”太平镇党委副书记李晓说,“这目的主要是倡引新风正气,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净化村风民风,以文明乡风加快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走进西峡县回车镇杜店村,村民笑靥灿烂、绿化苗木生机盎然、美丽庭院花草争艳,村部四周的文化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家风家训、破除陋习倡树新风正气、新时代村规民约等内容跃然醒目,一幅幅集观赏性、知识性和公益性于一体的展板图片,在润物无声中播撒着文明乡风,滋润着干群的心田。“你看,咱们农村现在群众的生活环境多好啊,左邻右舍关系更融洽了,这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在杜店村文化广场散步的村民李大妈满脸喜悦。 近年来,西峡县按照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养和弘扬时代新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为主体,通过基层干部做辅导、党员骨干讲专题、乡贤能人传经验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加深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在“五美庭院”创建中,该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成效显著;建设文明城市,坚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十大孝子、最美家庭、最美教师、新时代好少年、“双百佳行业标兵”等评选活动。 秋高气爽,和风习习。在二郎坪镇湾潭村农耕文化游园内,推碾磨粮、锄地除草、筛糠打场、摇耧种麦等塑像栩栩如生,透出乡情乡愁;柏油马路边,座座别墅、辆辆小轿车、月季花卉等景观相互映衬……乡村振兴的文明之花在西峡悄然绽放! 推行全域党建,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在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之际,位于5A级景区老界岭脚下的太平镇东坪村别开生面的农家宾馆厨艺擂台赛如期举行,来自全村家农家宾馆的厨师现场烹饪出个独具山区特色的菜品接受游客品评,这是该村党支部吸纳老界岭文旅公司、财富置业等13个驻村企业和相关单位成立联合党总支,下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5个专班、推进经营秩序规范、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探索实现全域党建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大家明争暗赛,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接待和服务水平,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村党支部书记吕振华说,“这样的活动,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 东坪村举办厨艺大赛,实现了全域党建与全域旅游的完美融合是西峡县全域党建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西峡县牢固树立全域党建工作理念,打破条块、隶属限制,推行以“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党建引领—共享共赢”为主要内容的全领域基层党建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从“单兵突进”向整体提升转变,党建工作由“单打独斗”向深度融合转变。“在推进全域党建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开放意识、系统思维和全域理念,用党建这条红色纽带,将全域资源紧密联结,全力构建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全域党建工作格局。”西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宏范介绍说。 全域党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原动力。该县以全域党建为抓手,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搭建联建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以“党建链”来引领“产业链”上各种要素的整合、“工作链”上各个单位的联结、“服务链”上各类资源的共享,加快构建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了各领域党建向“大党建”“区域党建”“功能党建”的转变。累计投入党建经费0余万元,设立服务群众专项基金,多方筹资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户,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扶持集体经济项目个。 山乡巨变起宏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西峡县全力传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接力棒”,全面释放发展动能,铺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生动图景。“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处理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城镇与乡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找准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加快乡村建设的载体、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谈及今后的工作,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胸有成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cf/10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疫情下的耒阳乡村见闻人勤春来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