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资本网近日在酒泉举办的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上获得这样一组数据:预计到年,我国优质苜蓿总需求量为万吨,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计算,缺口近万吨。也就是说,到年,我国的优质苜蓿依然有60%依赖于进口。

事实上,我国草牧业所缺少的,岂止只是苜蓿,目前,我国每年需要大约30万吨草种,国内供给只占40%。其中,绿化领域草坪的草种90%以上依赖进口;牧草领域苜蓿草种80%依赖进口。

我国草牧业发展滞后有目共睹。专家预计,如果加上地产园林投资和奶业饲草料需求等,草牧业将是一个数千亿元的产业。然而,这个数千亿级的产业却长期依赖进口。

小草的价值

小草在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改良土壤中的作用非常大。

就生态涵养来说,现有的环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通常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成本高,难于管理,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对环境扰动大。近年来通过植物修复土壤的技术引起了公众及科学界的广泛兴趣,主要原因是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持,既可以美化污染地景观,又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

尤其是通过驯化乡土植物进行本土生态环境修复,涵盖草原、矿山、盐碱地、垃圾场、工业废弃地、戈壁、荒漠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修复及节水园林、生态景观建设。

比如蒙草生态驯化的乡土植物苦豆子、碱茅、苦马豆、罗布麻、黄花补血草、柽柳、马莲、芨芨草、鹅绒委陵菜对盐碱地土壤有修复作用;沙冬青、柠条锦鸡儿、蜀葵、杨柴、蒙古韭、沙地柏、金银忍冬、绣线菊、蒙古扁桃等对污染地有治理作用。

上述提到的基本是草对生态涵养的价值,除此之外,草对于景观绿化、牧草饲料有着巨大的用途。而在园林绿化中,蒙草生态驯化的乡土植物千厥菜、接骨木、三七景天、波斯菊、八宝景天、草木樨、长青石竹、茶条槭等可以被用于节水园林植物。

但是,这些年的城镇化进程中,超过九成的市场都被洋草种占领,被广泛应用的本土驯化园林草种并不多。也就是说,后两种用途,洋草长期占据国内市场,而国产草种并未得到重用。

小草的地位

有业内专家预估,目前我国生态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中,每年中国用于生态修复的投资已超过亿元,市政园林绿化投资超过亿元,加上地产园林投资,每年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已超过亿元。

然而,在这样大的市场,却长期依赖洋草种。

是洋草种比本土草种更经济么?实际上,相比国内本土草种8-10年的生命,洋草种不仅寿命短,只有4-6年,而且需水量大,约比本土草种多出80%的需水量。

在适应性上,乡土草种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当地选种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特征的草种,更适应本地生态环境。业界认为,洋种子的需水量大,主要原因也是水土不服,它在自己国家就不存在需水更多的问题,而到了我们国家尤其是华北地区,必须依靠很大的水份供给量才能满足其更好的生长。

在实际应用中,制约本土草种被大面积应用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草种产业链尚不完善,尚未得到产业化发展。农业部畜牧业司公布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草种年需求量约30万吨,加上进口草种,目前我国草种缺口仍在7万~8万吨左右。国内草种市场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景观绿化草种在其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上规模的草企业不多,国产景观绿化草种所占市场份额太小。

一个新草种从选育到最终进入市场,要经过育种、种子扩繁生产、质量控制和企业营销等环节。在草地畜牧业发达国家,如美国、丹麦、荷兰和新西兰,已经形成了先进的良种选育和种子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建立了与此相适应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与流通企业。

据了解,国内草种业市场上,在草种质资源保护建设方面,本地种质资源收集不广泛,在育种方面没有调动起科学家的积极性;而科学家推出的品种大面积种植的也不多。“育”跟“繁”衔接不畅,而“育”“繁”不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证制度保障,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良种推广方面,草种市场发育不成熟,草种品种权保护执法力度不足。很多公司、社会资本不愿意投钱进入。也就是说,我国仍然缺少能够提供草种的企业,本土新草种大面积推广的不多。

而国际草种子组织主席菲尔·罗尔斯顿曾表示,如果没有技术推广,科学研究对种子业的作用将是微乎其微。

显然,与发展现代化草业的需求和国外草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草品种审定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草品种区域评价测试体系不完整,育繁推各自为战等成为国内草种业当前的主要困境。

政策利好与资本匮乏

我国对草牧业的重视始于年奶粉污染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后,业内开始认识到我国草牧业发展滞后,由于草料蛋白质含量不足,才有了三聚氰胺毒奶粉。

年12月14位老部长、老院士提出“关于大力推进苜蓿产业发展的建议”,这一建议促成了年11月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请示》。

年“1号文件”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每年安排财政资金3亿元,每年新增50万亩,每亩补贴元。

年“1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储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以及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年,草牧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十三五规划,农业部明确要推进草种保育扩繁推广一体化发展,加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培育适应性强的优良牧草新品种,组织开展牧草新品种区域试验,完善牧草新品种评价测试体系。加强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牧草良种覆盖率和自育草种市场占有率。推进天然草原保护建设,促进退化草原植被恢复。

今年3月,由国内50家草产业骨干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的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意味着国内草产业将步入技术和制度联合攻关的产业升级通道。

可以看出,近几年从饲用牧草良种繁育到自育草种发展规划,政策方面对于草产业的发展逐年在推进,但是目前产业仍然面临诸多现实的壁垒。

比如草产品生产地域分散、草产地与养殖企业聚集地域分离、运输费用高昂等因素的制约,牧草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方面全国政协委员王召明曾提案建议将包括天然草、苜蓿草、燕麦草、秸秆等草产品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范围之内,降低草产品流通成本和畜牧业饲养成本,实现草产品生产与消费在地域空间的资源配置。但目前仍然有苜蓿生产基地因为运输问题销售受阻。

另外,资本仍然是草业发展的巨大壁垒。以素被称为是“国草”的结缕草为例,用于草坪绿化的养护成本几乎为零。一般情况下单靠自然条件下的雨水就能够存活,几乎不用浇水,平常也不需要施肥就能长得很好,它本身的高度也不需要经常修剪,而且更耐踩踏,寿命比起洋草种来更长。但由于结缕草的绿期短,叶形不利于城市景观美化等劣势而没有被很好的利用。业内人士认为,结缕草通过驯化、定向选育等手段进行培育改良后,绿期短等劣势都是很容易得到弥补的,关键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

业内的共识是:国家应结合各地实际、尽快制定草种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提高草种及草产品加工水平,并促进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使本地草种企业做大做强。而这个过程,除了体制的健全,更需要资本的推动。

这个数千亿级的产业,草牧业企业仍然处于小弱散的状态,草业上市企业屈指可数。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曾在草都牧业挂牌新三板时表示,“中国草业发展一直落后与世界,通过资本纽带联合更多优秀的优质草牧业企业促进是国草业的发展,会为中国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新的气象。”

那么,我们期待资本的入场。

(本文在生态资本论和中国生态资本网同步更新,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







































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白癜风能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yy/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