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荒野中马场
话说6月初从鸡鸣山下来,时间尚早,不知当去哪里转转。司机说野鸭湖比较顺路,真是正中下怀,立刻决定奔赴马场。其实马场和野鸭湖本是一体,都属于官厅水库,只不过一部分围起来做了公园。野鸭湖位于北京,马场则属于河北了。 马场是著名的观鸟地点,可我偏偏好奇那儿有什么植物,谁叫它如此荒野呢。 那里真好啊!可是到得晚了,意犹未尽,于是紧接着第二天又去了一趟,就把两次合在一起写吧。 一到荒郊野外,我就浑身自在。 此时水中长满水草 叶子细细的,我却不知是篦齿眼子菜还是小眼子菜?这种我几年前便在圆明园见过,一直分不清楚。 北京志检索表是这么说的: 小眼子菜:叶长3—5cm,托叶分离,不与叶连合,早落,叶少分枝; 篦齿眼子菜:叶长3—10cm,托叶与叶连成鞘状,抱茎,茎多二次分枝。 (中国志这两种叶长则分别为2—6cm、2—10cm。) 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托叶什么的,根本不知在说啥。 哪个是托叶啊? 如此看来,只能根据叶长判断了,但总觉得不太靠谱,况且两者重叠区间也不小,假使是比较短的篦齿,又待如何? 只好凭气质了。 图片出自北京志 线叶眼子菜即小眼子菜 如此看来,篦齿的叶子更密集,这点在中国志上体现得更明显。 因为从未看过它开花,所以也就稀里糊涂地搁置了。 但是今天开满了花。 还结了果。 我觉得不能再这么糊弄下去了,这次非得弄个明白不可。 万幸的是,两者属于不同的亚属,这两个亚属区别还特别明显。 小眼子菜:眼子菜亚属——穗状花序花期伸出水面,花为风媒传粉; 篦齿眼子菜:鞘叶亚属——穗状花序花期漂浮于水面;花为水表传粉。 那么这个是篦齿眼子菜没错了。一开始看花全都倒伏水面,还以为半死不活了呢,谁想却是为生殖大计特意为之呀! 哈哈哈,多年疑团一朝得解,真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这也证明了一开始的气质鉴定法相当靠谱。 朕心大悦,乐滋滋地翻看照片,发现不经意间拍了这么一张。这是啥?穗状花序伸出水面?莫非是小眼子菜?!就这么失之交臂了?懊悔得想挠墙! 幸好马上又去了一趟。 看上去水面密密麻麻全被细叶覆盖了。 穿叶眼子菜 没想到挺水花揪出来无一例外全是穿叶眼子菜,哈哈,这就是所谓的不同生态位吧? 有点儿遗憾的是,花都谢了,但果实还没长好。 具刚毛荸荠 走在水边,时不时便有一片柔和的闪光映入眼帘。 我时常感叹造物的美丽,随便一长,就那么纤秾得中、修短合度,宛如图画。上天也一定特别钟爱这些秀美的孩子,所以用阳光精心装扮,让它们细碎地闪耀,只消一眼,爱怜便涌满心底。 可惜植物学家太没情趣,叫什么具刚毛荸荠,真真辜负了上天的一番心血。 莎草科荸荠属在北京就有好几种,检索表写得实在是太微观了,完全不懂什么意思。XGY说,常见的基本都是具刚毛荸荠。作为一个死抠过禾本科的大神,必须相信。另外,小红书上只有此种与牛毛毡,而后者秆细如毛发,显然不是。 扁秆藨草 水边最强势的就是扁秆藨草,动不动就一大片。 本来莎草科我是不想碰的,但这个还算容易,记住以下两点就好: 1、苞片禾叶状(不是秆的延长); 2、聚伞花序短缩成头状(不疏松)。 此时的花基本都是这种状态了,极偶尔能看到不同的: 扁秆藨草 柱头2(不是3)也是扁秆藨草的特征之一。 本来我以为这是雌株。 扁秆藨草 以为这是没开放的雄株。但放大看,发现上面有残存的柱头,第一张图也有。果然,藨草属每鳞片内均具1朵两性花。如此看来,柱头是先于花药伸出的。 两栖蓼 我惊喜地发现水中开着两栖蓼。哈哈,不但有两栖动物,还有两栖植物。 陆栖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我还能认出来吗?这是从几年前见过第一面后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 两栖蓼 越看越多,有的地方竟已经爬上岸来。图上这片,已经越过了左侧的小路。 我十分激动,怎么说呢,就好像见证了生物演化最关键的历史时刻,震撼、惊喜、肃然起敬。 两栖蓼 此处离水面已有上百米,依旧能看到它的身影,这应该妥妥地算陆栖了吧? 中国志怎么说的呢? 生于陆地者:茎直立,高40-60厘米,叶子比水生窄,基部近圆形(非心形),两面被短硬伏毛,全缘,具缘毛。 然而我所见者,这些特征一概没有,与水生别无二致。 所以,即使离水这么远,也还不是陆栖。这片地一看就被水泡过,或者干脆下面便是水。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陆栖植株呢? 两栖蓼 第一天看到的时候,已是下午六点多了,花都闭着,只伸出两个花柱。 两栖蓼 第二天在另一处,发现正在盛开。到底是昼开夜合,还是发育程度不同?我走到老地方,还是昨天的样子。 水边虽潮湿,但并非烂泥。其实管它呢,因为心怀希望,我才不在乎好不好走,越不好走也许越有好东西。 果然,翻过一道坎,一片小花赫然入目。我猜是泽珍珠菜吧?其实我也不知道泽珍珠菜啥样,因为没见过,所以希望是。用花伴侣查,是滨海珍珠菜。我咋这么不信呢,既曰滨海,会长在淡水边吗?果然还是人肉鉴定最靠谱,发到群里,立刻有人给出答案:海乳草。 我C,海乳草也是我盼望已久的啊,丝毫不亚于泽珍珠菜。相遇总是这样猝不及防。 问题来了,海乳草属与珍珠菜属如何区分呢? 1、海乳草属:花单生叶腋; 珍珠菜属:总状花序。 2、海乳草属:花冠不存在,萼片淡红或白色(对,粉粉的不是花瓣哦); 珍珠菜属:花冠存在,萼片绿色。 阳光透过萼片,清新宛如二八少女。 海乳草旁边有许多细小的狐尾藻属。不止这里,其实凡有泥地之处,几乎都大片生长。 北京有狐尾藻与穗状狐尾藻两种,后者更飘逸,看样子不是。但这个太小了,会不会是没长开呢? 狐尾藻:叶常4片轮生; 穗状~:常5片轮生。 虽说也有例外,但与气质互相印证,应该是狐尾藻没错了。 蕨麻(鹅绒委陵菜) 河北志中委陵菜属有24种,北京志也有21种。好多长得都差不多,有时候对着检索表是能查出来,但一放下就又忘了。在野外见到,不拍吧,可能错过新种,拍吧,又多半拍过,令我十分厌烦,所以渐渐就放弃了,爱啥啥,不给自己找事。 其中蕨麻就属于记不住的那种,但这里遍地都是,让我彻底弄清了它的识别要点,感觉这辈子都不会忘了。 蕨麻 蕨麻最大的特征就是有长长的匍匐茎。 蕨麻 过个沟沟坎坎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不嫌累,也不妨再记几个特点: 蕨麻 花单生。 蕨麻 小叶6-11对; 叶背密被紧贴的银白色绢毛; 最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汇合,基部小叶渐小呈附片状。 朝天委陵菜 最常见的朝天委陵菜我反倒忘了。在这里,朝天数量远比不上蕨麻。 西伯利亚蓼 我一看花序就想到了西伯利亚蓼,可这种蓼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其叶基有两个横向的小突起,这个不符。只好问大神,大神说就是。一查植物志,果然写着:“(叶)基部戟形或楔形”。看来我除了理论差点儿,直觉还是蛮好的。 萹蓄、砂引草、曼陀罗 意大利苍耳、打碗花、山莴苣 灰绿藜、菹草 其他花花草草亦随处可见,虽是老相识,亦忍不住心生欢喜。 注意地平线上的尘土 我去过四次马场,三次都是狂风大作。最后一次去,正赶上假期,多了许多骑马的人,才知道为什么叫马场。骑马也还好,最可恶的是开沙地摩托的,突突突震天响,烦得我想打人。大风加上人祸,路上尘土漫天,其实水边很干净呢。相机一天就脏得没法用了,只得拿去维修,人家问我是不是去沙漠了? 除此之外,这里简直好极了。我十分想定期巡视,可死活约不到人。奇怪了,这么好的地方,怎么就没人感兴趣呢? 本文作者:空山 图文排版:空山 图片来源:空山 声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yy/4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青藏高原动植物图集植物续
- 下一篇文章: 胃炎的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