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颊草莓是目前临海区域绝对主栽品种,占比超过99%,多年观察发现该品种对肥料比较敏感,易发新叶叶缘枯萎,感炭疽病、灰霉病,栽培技术要求高。现将年栽培技术意见简述如下,供参考。

一、土壤处理

时间:草莓采收结束~8月中旬。

方法一:5月份草莓采收结束,及时揭除地膜、滴灌管,用拖拉机进行翻耕,将草莓的新鲜茎叶全部翻入土壤中(一般需进行2次翻耕,在最后一次翻耕前撒施石灰氮),将旧农膜直接覆盖在地面(如果土壤较干,盖膜前先喷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以上。这种方法每亩约有公斤的鲜草莓茎叶翻入土壤中,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还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但石灰氮施的较早,部分氮素营养会流失。

方法二:草莓采收结束后闷棚,将植株清理干净,揭除地膜、滴灌管,用拖拉机进行翻耕(一般需进行2次翻耕,在最后一次翻耕前撒施石灰氮,腐熟有机肥、菜饼等),将旧农膜直接覆盖在地面(如果土壤较干,盖膜前先喷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以上。

要求:石灰氮亩用量25~50公斤,覆盖农膜要密封,土壤必须保持70%以上相对湿度。薄膜覆盖时间15天以上(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二、施基肥做畦喷除草剂

基肥在做畦(移栽前10~15天)时施用,对多年种植草莓并在土壤处理时施过菜饼等有机肥的地块,可以少施或不施化学肥料。一般地块通常亩撒施生物有机肥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15.5%基施硼肥~克,然后按畦宽不低于95cm(包括沟30~35cm)将畦面整成龟背形。做畦前不建议翻耕,直接用开沟机开沟,然后人工整理即可。

喷除草剂:移栽前3天以上,亩用45%二甲戌灵毫升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宜在做畦后土壤表面湿度较高时喷施。

近年来很多农户采用半免耕栽培方式,即5月份草莓采收结束后闷棚,直到8月中下旬(通常台风前)揭除大棚膜、拔除残留植株、揭除地膜和滴管,畦中间浅开沟、适施基肥,简单整理畦面,覆盖旧农膜防杂草,移栽前去除。此方法简单易行,还可节约翻耕开沟做畦成本每亩元以上。

注意:如移栽后采用沟灌保湿的基地,需慎用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严防药害。

三、适时定植

1.定植时间:定植过早,遇高温干旱,成活率低,易出现断档;定植过迟,前期植株生长缓慢,影响产量。根据多年观察,临海适宜移栽期为9月下旬,具体看苗的素质和天气而定,尽可能抢阴天定植。

2.定植密度:株距25~30cm,亩栽~株。

3.定植方法:采用三角形定植,弓背朝沟。

4.栽种深度:上不埋芯,下不露根,适当深栽有利于新根发生。

5.种苗选用:首先要确保品种纯正,要求有正常展开叶4~6片,根系发达,新根多,叶色正常,叶柄短,无病害,无严重虫斑,根茎粗0.6~1厘米。

6.苗木处理:剪去病老叶、过长根、死根,并用中农蘸根三宝浸根1、2分钟。如果是经过假植处理的本土苗可带土移栽,不需进行剪根处理。

四、缓苗期管理

1.水分管理:移栽完成后及时浇定根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有条件的农户可采用微型喷灌适时适量喷水。

2.土壤管理:缓苗期要保持较高的土壤相对湿度,有条件的农户可用遮阳网覆盖(一般覆盖5~7天)。

3.查苗补缺:发现浮苗或淤苗要及时重栽。

注意:移栽前喷过除草剂特别是乳油类除草剂的田块不要沟灌保湿,以免造成药害。

五、成活~扣棚前管理

草莓成活后盖膜前根系和叶片生长很快,对生育十分有利,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是促根提苗、掰叶掰芽、预防病虫、中耕除草。

1.促根提苗

缓苗后要适当控水,保持土壤不干即可。及时(一般在移栽后3~5天)浇施萃丽氨基酸~克/亩(兑水~0倍)促进根系生长,必要时一周后再浇一次。

第一片新叶期,土壤浇施高氮型水溶肥(30-10-10+TE)1~2公斤/亩,促进草莓健壮生长。

2~3片新叶期,每亩用生长型水溶肥(18-15-10+TE)2~3公斤兑水浇施或雨前均匀撒施地表,增强叶片厚度与光泽度,提早开花挂果。

3~4片新叶期,叶面喷施20.5%水溶性硼肥0倍+锌肥,补硼锌促开花。

2.掰叶掰芽:及时掰除老叶、枯叶、病叶及新抽生的腋芽。

3.中耕除草:尽量不要伤根,通常在盖地膜前进行。

4.预防病害:缓苗后用25%嘧菌酯倍或60%百泰0倍+40%噻唑锌倍喷淋,隔5天左右一次,连用3~4次。

六、及时扣棚

扣棚时间:当最低气温低于10℃,时间大约在11月上中旬,扣棚过早,温度过高会影响侧花芽的分化,扣棚过迟虽然对主花序的开花结果影响不大,但对侧花序的开花结果影响很大,会明显推迟侧花序的开花结果。当最低气温低于5℃时,还需覆盖二道膜。

七、施促花肥

当50%植株顶花序现蕾时亩用高磷型水溶肥(13-40-6+TE)2~3公斤于盖地膜前后浇施或通过滴管施入。

八、覆盖地膜

地膜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于扣棚前后,根据草莓长势适时覆盖,采用1.2~1.5米宽幅的黑色或银黑双色地膜双行覆盖,也可采用宽幅0.75厘米左右的地膜单行覆盖。

九、施膨果肥

疏花疏果后,一般在11月下旬,亩用高钾型水溶肥(13-6-40+TE)2~3公斤,通过滴灌施入。

以后追肥根据植株的长势和草莓生育期选择合适配比的高浓缩水溶肥,追肥结合灌水进行,肥水通过滴管渗入土中,肥料的浓度控制在0.4%以内,切忌过浓伤根。

十、中微量营养补充

草莓除了需要提供平衡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营养以外,对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也比较敏感,特别在冬春地温较低季节,钙等营养很难从土壤中吸收满足生长需要,因而除了土壤施肥以外,还要针对性地给予叶面喷施补充:

1.开花前后。用微量元素水溶肥如微补花力0倍+萃丽倍液喷施2次,间隔时间15天左右,主要补充微量元素及氨基酸。

2.草莓膨大期。主要补充钙、镁等营养,如果力倍+盖力倍+碧力0倍液喷施1~2次,同时能提高草莓果实的硬度。

十一、掰叶、匍匐茎、疏花疏果

及时掰除老叶、病叶、匍匐茎,减少养分消耗。适当疏花疏果,每花序留果以3~5个为宜,疏去果梗过短、花小、果实不会肥大和果实黄豆大时已经畸形的果。

十二、放养蜜蜂

目的:提高座果率,减少畸形果。

数量:每棚一箱。

蜂种:以中蜂为好。也可用荷兰熊蜂授粉。

时间:开花前5~6天,要经常喂白糖水。

十三、温湿度调控

大棚盖膜后,为增加积温促进开花,白天温度保持30℃左右,夜间保持10℃以上。顶花序开花后,果实膨大成熟期,白天保持20~25℃,夜间5℃以上。

湿度对草莓开花授粉受精影响很大,草莓开花后要适当控水,保持土壤不干即可,还应重视换气降湿,通过调节棚门及两侧通风口的开、关和大小,以及揭盖内棚膜来进行。草莓整个生长期间尽可能降低棚内湿度。

十四、主要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选用无病种苗,推行太阳能土壤消毒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态和生物防治措施,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严格遵守农药禁限用规定和安全间隔期。要根据防治指标,适时适量用药,切忌盲目增加浓度、随意混用药剂,严防药害发生。不使用膨大剂和其它生长调节剂。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要求。主要病虫草害管理方案见下表:

具体用药请参照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和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年10月9日联合发布的《大棚草莓主要病虫防治用药指南》。

特别提示:今年在草莓育苗期间部分地区发生“黄蚜”为害严重,可能会成为草莓栽培期间一种新的难治害虫,需引起高度重视。

十五、及时采收根据市场需要,一般鲜销草莓9成熟时采收。

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1.草莓根系浅且是肉质根,中耕宜浅不宜深,追肥浓度宜低不宜高。

2.草莓营养管理要根据土壤肥力、植株长势适当调节,推行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提倡使用高浓缩水溶肥并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

3.草莓对农药较为敏感,在引进新品种药剂使用前需做少量试验,然后推广。生产中经常发生药害事件,需引起广大莓农注意。

4.草莓为连续采收的浆果,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科学合理使用药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同时草莓开花期尽量不要喷药,坐果后避免使用可湿性粉剂农药。

5.本地虽然冬季温度较高,但也会经常出现严寒冰冻天气,因而还必须加盖二道膜并尽量选用厚度5丝以上的无滴膜。

6.要使草莓品质好,不要使用任何生长调节剂和含有激素的叶面肥。

7.喷施农药并非浓度越高效果就越好,关键在于喷药器械的压力和喷药的均匀性。

本文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中所涉及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赞赏

长按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jb/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