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丨和叶精灵的约会一树叶之
和叶精灵的约会(一) 树叶之歌 户外探索——活动缘起 孩子的行为 桂香翩跹的秋日,中四班的孩子们走到户外,拿着放大镜、滴管、尺子、记录本等小工具尽情地探索。 探索区的自然环境带给他们无限遐想,回到班级中,我们针对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探索中的个人经验。 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宝藏”——地上的自然物。捡自然物是在探索区最受欢迎的游戏,孩子们都很想把秋天美丽的自然带回班。可是一些树叶和松果可以捡起来带走,那高大的广玉兰树,繁茂的红枫树要怎么带回班呢? 基于孩子这样的需要,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了“写生”这一种艺术形式。 教师的支持 1、在活动后,及时进行讨论和分享,不仅可以将孩子的个人经验扩展为集体经验,还可以在孩子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自我,了解自我。 2、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的同时,帮助孩子适当的提升艺术能力,孩子们对自然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向往,引导我们可以把活动带到大自然中去。 户外写生——教师的预设 孩子的行为 对于写生,中四班孩子是这么理解的。 第一次广玉兰写生活动,孩子们初步感受先观察再下笔。有的孩子能够有意识的进行观察,但观察仍然比较跳跃和无序,画面呈现比较混乱(咖啡色的树干在左边,绿色的树冠在右边,两者分开),还有的孩子似乎仍在进行“想象画”(出现了粉红色的树枝,蓝色的小花等想象的形象)。 经过了这次的写生,孩子们也拥有了“秋天叶子颜色是多彩”的经验,为了进一步通过发展孩子观察的能力和丰富秋天叶子变化的经验,我们开展了第二次的写生。 第二次红枫树写生活动,老师先带着孩子们一起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并且细致的观察枫树叶子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经过这样的观察,孩子们的画面更加有条理性,树干和树冠的关系比起第一次更加明确,有的孩子已经能够注意到树干的走向,以及树叶由红到绿的变化。但部分孩子的观察不够深入,对于树干的表现依旧浮于表面(梳齿型树干)。 秋意渐浓,幼儿园内布置了盛开的菊展,在户外游戏中,总有孩子被多姿多彩的菊花吸引,于是,自发产生了第三次的写生活动。 秋菊写生活动,孩子们在品种丰富的菊花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盆进行观察、写生,我们惊喜的发现,经过几次的写生活动,孩子们对千姿百态的菊花,已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概括、凝练、表达,对花盆和枝叶的表达也十分形象和生动。 写生的时候,早早完成作品的田明泽没有东张西望,依旧专心的在低头画着什么,原来他在用炫彩棒装饰一片落叶。他的这个小游戏吸引了其他孩子,大家都开始兴致勃勃的收集起地上的自然物,并在上面做起装饰。 在回班前,很多孩子仍在意犹未尽的用炫彩棒涂抹着叶子和松果,大家提议,把自然物带回美工角。 教师的支持 1、教师通过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引导幼儿初步的感受“观察”。在第二次的写生活动中教师给予孩子具体的观察指导,例如从上到下的观察、主次分析及重点观察。第三次的写生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眼、鼻、手等多种感官都参与认识活动,更加深入的进行全面观察。通过三次写生活动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力。 2、当孩子对装饰叶子出现一些兴趣点的时候,教师引发幼儿把自然材料、带入班级区角,既可以满足孩子现有的兴趣,又便于幼儿深度观察和思考,满足探究的兴趣。 区角游戏——孩子的生成 与叶精灵的接触 孩子的行为 把自然物带回美工角之后,装饰自然物成了风靡中四班的活动,慢慢的,美工角被各种装饰过的自然物堆得满满的。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将这些自然物使用起来呢?蔡雨晨提议可以挂在班门口,就像之前国庆节挂的装饰物一样。这个想法让美工角的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开始尝试起来,但是他们在用麻绳固定自然物这个问题上遇到了困难,教师展示给他们一种比较简单的打结方式,孩子们在不断尝试和相互帮助中,制作出了一条美丽的项链,挂在中四班的门上。 蔡雨晨:“我做的项链给我们教室挂上,我觉得就是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这一天游戏的时候,我问正在装饰的刘嘉骐:“你正在叶子上画些什么呢?”刘嘉骐说:“这就是蓝色和棕色。”我发现,孩子对自然物的装饰仍然停留在色块涂鸦阶段,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游戏后的分享中,我提供了一些好看的树叶装饰作品给孩子们欣赏。 叶子上的小眼睛让孩子们联想到了“树叶精灵”,大家热情高涨,在第二天户外活动时,很多孩子的树叶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精灵。“叶精灵”这一内容的出现,孩子对于自然物的装饰和想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到后来还出现了兔子、小花等具体的内容,以及线条、点点等丰富的图样。 教师的支持 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适时适当的提供技能技法上的帮助,有的时候孩子充满创意,但只是缺乏更高层次地技巧进行表达,给孩子们提供欣赏的机会,激发、扩展孩子们的兴趣和创意。例如本次活动中,打结技能的掌握,帮助他们从单个的自然物装饰到整体装饰。装饰技能的丰富,创意空间的激发,帮助他们从机械的涂鸦到具体形象造型创意,提供了更多空间。 与叶精灵的相伴 孩子的行为 一周时间很快过去了,幼儿园中自然物的品种、数量渐渐无法满足孩子们活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游戏和活动,班级的老师和家长线上沟通,鼓励家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孩子到户外去,收集一些幼儿园中没见过的自然物,带到班级中与大家一同分享。 周一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带来了自己的自然物,大家围在美工角,好奇的看着各式各样的袋子,我们把一些自然物倒在竹筐里,便于孩子们观察。 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刘嘉骐把几片绿叶子拿出来,放到桌面上另一个空着的竹筐里,蔡雨晨问:“刘嘉骐你在干什么?”刘嘉骐说:“我要把这些叶子整理一下。” 蔡雨晨和殷一然也想试试,可是我们要怎么整理呢? 沈可依说:“果子和果子放一起,叶子和叶子放一起。” 刘嘉骐说:“要绿叶子和绿叶子放在一起。” 根据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我又提供了三个竹筐,现在桌面上一共有五个竹筐,一个大竹筐放的是混杂的自然物,另外四个竹筐分别放的是绿叶子、黄叶子、红叶子和果子树枝。 整理完之后桌面变得整洁多了,而且孩子们在整理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每一个自然物,发现了许多自然物的特点。 殷一然在观察后发现:“叶子有点像纸。”桌面上的压花器给了他灵感,他把薄薄的叶子放进压花器里,用力一按,一片美丽的压花树叶就出现了。 树叶压花这个新奇的玩儿法吸引了大家,会玩的孩子变成小老师教不会玩的,几个孩子成为了压花迷,一有空就去找叶子压花。 叶子压花好受欢迎,在户外活动中,我也把自然物材料和游戏材料带到楼下,一些孩子在户外互动时也会自主进行自然物游戏。突然,朱家莹在满是材料的竹筐里发现了雪糕棒,她用点胶把叶子黏在雪糕棒上说:“这是我的美味雪糕!”刘诗桐也想吃一吃秋天里的第一根雪糕,朱家莹倾囊相授,很快一些孩子掌握了“树雪糕”的制作技巧,第一批树雪糕出现了。他们除了贴树叶,还在雪糕棍上进行装饰,制作了各种不同口味的树雪糕。 莹莹:看我的美味雪糕。 第二天的树雪糕游戏,西瓜发现雪糕棒没有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乐乐提议的去升旗台下的小树林捡一些树枝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我们一起在树林里收集了许多的自然物,就这样第二次的“野生树雪糕”也出现了。最后我们把一部分树雪糕展示在主题墙上,还有一部分树雪糕被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们买回去给宝宝吃。 心心:西瓜你来的太晚了,雪糕棍都没有啦。 教师的支持 良好的家园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可以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本周的活动中,爸爸妈妈与孩子们一起在周末收集的自然物对课程有很大的推动,一方面延续了孩子们对自然物的兴趣,使得课程在家庭中也能继续深入,另一方面也让家长了解孩子最近的课程及游戏内容,营造出家园统一协调的课程环境。 与“叶精灵”共舞 孩子们创作欲望越来越强,为了帮助她们在审美角度的提升,我们开展了“自然立体画”活动。活动前我们回顾了在游戏中自己收获的本领,讨论结束后我们来到户外收集树叶,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秋季韵味的作品。 我们还把树叶项链剪下来的线头用上咯! 活动小结——追随孩子 秋天来了,草木褪去了颜色,树叶飘落,自古以来,秋天好像都代表着离别和伤感。但在我们中四班小朋友们的眼中,秋天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舞台,是一个充满宝藏的山洞,是一个巨大的仓库。 “艺术是游戏的最高形式,游戏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四班孩子们在与自然、艺术、审美、游戏的互动中,摆脱了“完成理想作品”的功利性目的,追求了精神的自由。孩子们那稚嫩的欢笑,伴随树叶飘动,伴随花朵绽放,伴随树枝摇曳,让“教室”打破了墙壁的束缚,让心灵跳跃飞扬,让我们一起坐在大自然里自由的成长。 未来我们还将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还会想出哪些绝妙的方法?我们还会产生怎样有意思的活动? 这个秋天故事还在继续,叶精灵又将以什么姿态和我们相遇,期待哦…… 供稿人:中四班老师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jb/7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须隐藏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直肠癌哪些
- 下一篇文章: 刚跟男朋友吵完架,气得我真想把他的车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