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的声音秦腔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这首著名的绝句把游子归乡时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游子无论离开家乡在外多久,无论走过多少异乡的路,赏过多少异乡的景,无论喝过多少异乡的水,交过多少异乡的人,最难忘的依旧是梦绕魂牵的乡情,最难改仍是带有地域特色的乡音。在那中原黄河的岸边,在那西北的黄土高原,有生我养我的家乡,有见证我成长的一草一木,有散发着泥土阵阵芬芳的黄土地,有代表着西北乡音的秦腔。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屈指一算,离开家乡已经四年。四年中许多东西都随着多元发展的社会改变了,但不变的是游子和故乡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那点点滴滴如灯油般滋润游子灵魂的乡音。皓月当空的夜晚,一句描述家乡情景的“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传入耳朵,思乡的那根敏感心弦霎时被拨动了起来。 秦腔源于陕西、甘肃一带的古代民间歌舞,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发展壮大,经历代人民的传承发扬而走向成熟。据载“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迄今为止,这一古老的剧种,在三秦大地乃至西北五省已被传唱了千百年,深为人们所喜爱,已成为老百姓精神愉悦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 秦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秦人遗风、汉唐余韵的天然传承,更是秦人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喜怒哀乐的精神写照,被誉为“陕西的摇滚”,“黄土地上的DNA”,堪称梨园的一枝奇葩和戏曲的活化石。其高吭的唱腔,丰富的曲牌,众多的剧目,不知迷倒过多少痴情的观众。“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听了秦腔,酒肉不香”,艺术魅力之大,可见一斑。 也有人说,秦腔的唱法不文雅,声音比较大,能震破天,感觉像是吼出来的。其实这种说法也不算偏颇。陕西有八大怪: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二怪房子半边盖,三怪姑娘不对外,四怪帕帕头上戴,五怪面条像腰带,六怪锅盔像锅盖,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吼秦腔就是一怪。处在黄土地的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秦腔的那种类似嘶吼的嗓音,就是在诉说他们内心的狂野和狂野中透露出的朴实。只有这样“吼”才能把凝结在心中的郁和闷、苦与悲痛快淋漓地抒发出来;也只有这样“吼”才能把那些忠臣良将、节妇烈女的忠义情仇酣畅痛快地表达出来,才能把秦人,乃至西北人的质朴、耿直、豪爽的个性表现出来。喜怒形于色,秦腔正是这种民间特色的体现。如果说其他戏曲唱的是艺术,那么秦腔“吼”的便是生命,是敬畏生灵、尊重万物、道法自然的情结! “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有山人在茅庵苦读文卷……”远处传来了隐隐约约苍凉悲壮的秦腔声音,这不是诸葛亮五丈原和司马懿斗智失利后设坛祭天,祈求上苍庇佑,向天假寿的《葫芦峪》吗?平静的心一下子被这熟悉的乡音搅动了起来,泛起了层层波澜。“为江山亮也曾南征北战,为江山亮也曾六出岐山,为江山借荆州立下了文卷,为江山气死了周瑜少年,为江山亮也曾西城弄险,为江山把亮的心血劳干。”刚劲高亢悲凉的唱腔让人魂系七星灯、神游五丈原,颤巍巍方寸几步髯须乱,活生生一代贤相命难全。一出《葫芦峪》唱出了托孤老臣壮志难酬,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苦痛,唱出了有心恢复汉室,无力挽回败局的无奈。忠臣良将的悲情吼声,听来荡气回肠,其中的那份苍凉衰意,让人心生凄楚,潸然落泪。 秦腔最擅长表现类的就是似于《葫芦峪》这样的苦情悲剧和历史故事。西北没有江南的柔气,也没有东北的霸气,更没有草原的胡气,常年生活在缺少雨水的半干旱的黄土地的人民,有的只是大西北粗犷的豪气。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西北人生活上十有八九不太如意,但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他们,不太愿意直接明了地向外人倾诉,借助秦腔释放心中悲情苦闷成了他们的最好选择。 “天呐,你错堪贤愚枉为天。地呐,你不分好歹何为地。日和月又何必昼夜高悬,辜负了苍茫茫绿水青山。”一出感天动地的《窦娥冤》唱出了窦娥的为女之怜、为媳之孝、辞婆之伤、蒙冤之悲,从而也吼出了百姓的屈和冤。听之如身临其境,不由悲从中来,禁不住唏嘘不已。可以说,秦腔吼出了百姓的苦和怨,血与泪。 “钢刀把我的头颅断,断不了我一心一意爱裴郎。”“临危方知天子爱,更悲此生命运乖。何惜以身填恨海,不白之冤谁辩白。”“衔香泥筑新巢永盟白首,立家业效比翼生死同游!”《西湖遗恨》、《杨贵妃》、《白蛇传》唱出了真情的善,唱出了挚爱的美,那哀伤凄美的爱情故事,那如泣如诉的唱腔,宛如一杯香茗,长久的滋润着心脾,使人们懂得了如何去体验那沉甸甸的爱,学会了怎样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异常的社会里去爱。 没有艺术滋润的心灵,如同沙漠中缺水的鲜花,转瞬就会枯萎,秦腔如同甘泉,长久的浇灌着心灵之花,使其四季常开,永不凋谢;没有阳光的天空是阴沉的,犹如泰山压顶,让人压抑无比,秦腔犹如灿烂的阳光,冲淡了人生天空上的阴霾,使人倍感温馨和愉悦;没有知识和教养的人生犹如贫乏的土地,虽劳碌无比,却终没有多大收获,秦腔犹如一位智慧的长者引导我们远离孤寂和虚无,做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 从兵马俑到华清池,从未央宫到兴庆宫,从大雁塔到古城墙,他们一一见证了秦腔的发展过程与辉煌的历史。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经过岁月的流逝,带走的是世俗的繁华,沉淀的是文化的经典。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秦腔完好无损的流传了下来,并不断地被继承和发展,这一无声的行为足以证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和艺术魅力巨大。 西北有许多值得令人怀念的东西,如那碧波清潭的月牙泉,那充满神秘的秦陵,那促进民族融合交流的丝绸之路,但最为让人激动沸腾的依旧是那一口高昂激越的秦腔!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fz/12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季度青岛蔬菜产量由负转正生产积极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