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二陵医案五
十、辨证法愈喘证两例 例一丁某,男,26岁。 主诉及病史;气喘历经10年之久,逢感即发,喘咳胸闷,纳呆口淡,咯痰白沫,且多清稀。诊查∶舌苔白滑,脉弦滑。 辨证∶阴寒浊痰壅阻于上中二焦,肺失宣散之常,脾乏运化之机。治法∶宗寒者温之,结者散之之义,温肺运脾,和胃化痰。 处方;炙桂枝5g制川朴3g淡干姜2g光杏仁12g姜半夏9g化橘红5g佛耳草15g炙紫菀9g远志5g全福梗9g香砂仁3g(后入)煅鹅管石9g(先煎) 二诊∶喘咳改善,咯痰尚未爽,胸膈窒闷。拟原法加减之。 处方∶姜半夏9g广陈皮5g白杏仁12g佛耳草15g金沸草9g广郁金9g广地龙9g白芥子5g苏菔子各9g款冬花9g沉香曲5g(包)煅鹅管石9g(先煎) 三诊;胸闷咳喘,大有好转,纳谷不馨。脉象濡弦,苔腻渐化。宗气累伤,肺脾之阳不能振展。从本调理,巩固疗效。 处方;党参9g炒白术9g云茯苓12g清炙草5g炙黄芪9g半夏曲9g化橘红5g谷麦芽各15g广地龙9g炙远志9g全福梗9g银杏肉7枚 服上方药后,体力逐渐恢复,即停汤药,改服香砂六君丸,缓图根治。例二徐某,女,28岁。 主诉及病史∶喘咳宿恙,劳累逢感,一触即发,咯痰黄厚,粘稠不爽。诊查∶口干烦闷,面红升火,便艰溲赤,脉形弦滑,苔黄少津。 辨证∶缘于内燃之火灼金劫液,熬炼为痰,痰气交阻,闭塞气道,肺失肃降之职,喘咳因此频发。证属气实肺盛。 治法;拟于清热泻肺,深痰降浊。此乃以热者清之,实者泻之为准则。 处方;南沙参12g肥玉竹9g江剪刀草15g杏苡仁各12g地骨皮12g海浮石12g川浙贝各5g桑叶皮各9g鱼腥草15g广地龙9g甜葶苈9g 二诊;喘咳缓解,便行略畅,但仍咯痰不爽。脉形转缓。继以前法出入,尤须戒躁戒恼,安逸静养,配合药饵治疗,则事半功倍,方能早复健康。 处方;珍珠母30g(先入)肥玉竹9g广地龙9g杏苡仁各12g冬瓜子皮各9g粉沙参12g地枯罗12g嫩白前5g江剪刀草15g全福梗9g黛蛤散12g 前者寒喘,当以温药和之,方用苓桂术甘合三子、二陈等同时并进,恰合前人法度。后者热喘,清热泻肺,服药2周,症渐平复,改服清气化痰,缓收其功,本病由于牌胃不能运化精微。流而成痰,痰愈积愈多,痰湿蕴结化热,夹痰刑金,凶焰上凌,肺气,被阻而致喘咳,治宜利肺清热,降气化痰,故收效颇捷。 十一、益气润肺、清热排脓法治愈肺痈一例 张某,女,40岁。 主诉及病史;咳吐脓痰,其味臭秽,且带血液,精神委疲,动则气急,入暮升火颧红。 诊查∶舌苔薄白,脉濡数。 辨证∶良由肺气虚弱,津液亦损,痰热壅蕴化脓,证属肺痈。 治法∶治宜益气润肺,清热排脓法。 处方∶太子参12g天将壳12g桑白皮9g南北沙参各12g丹皮9g败酱草12g赤苓12g杏米仁各12g冬瓜子15g生甘草5g藕节9g白茅根30g黛蛤散12g(包) 二诊;服药之后,脓痰减少,精神略振,咳嗽减而未除,痰红亦止。苔薄纳少,脉象濡而有力。邪热尚盛,素体肺虚,还守原法加减。原方去太子参、桑白皮、黛蛤散,加党参15g、仙鹤草30g、功劳叶15g。 本例素体肺气不足,痰热壅阻,气急痰臭带血,为肺痈之见症,以千金苇茎汤加减主之,故奏效较速,继进养肺化痰之剂,以善其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fb/8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唐诗鉴赏大辞典3
- 下一篇文章: 国医大师贺普仁针灸选穴的宝贵经验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