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草

翻白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根肥大,圆锥状,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有小叶8~11对,顶端小叶最大,两侧小叶向下渐次变小,小叶狭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8~15毫米,边缘羽状深裂。可作药用,一般生长于低丘山坡草地或疏林下草丛中,主产山东、辽宁、安徽。全草皆可入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可治疗痢疾、腹泻、白带、疟疾、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其它名称:白头翁、蛤蟆草、天青地白。

赋生堂中医馆生鲜药材基地实地拍摄

最早记载于《救荒本草》:翻白草,出钧州山野。苗高七、八寸,细长锯齿,叶硬厚,背白,其叶似地榆叶而细长,并黄花,根如指大,长三寸许,皮赤肉自,两头尖觥。《纲目》:鸡腿儿,生近泽田地。高不盈尺,存生弱茎,一茎三叶,尖长而厚,有皱纹锯齿,面青背白,四月开小黄花,结子如胡萎子,中有细子,其根状如小白术头,剥去赤皮其内白色如鸡肉,食之有粉。

分布区域:中国、日本、朝鲜

主要作用

全草入药,能解热、消肿、止痢、止血。块根含丰富淀粉,嫩苗可食。

:甘、微苦、平,无毒。

:根含鞍质、黄酮类。

:清热,解毒,止痢止血。可治妇女赤白带和月经过多症。经临床验证,本品对糖尿病有治疗功效

:夏、秋采收。未开花前连根挖取,除净泥土,晒干。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用药禁忌:阳虚有寒、脾胃虚寒等少用。

:干燥的带根全草,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有时分歧,长约5~8厘米表面暗棕红色,扭曲而皱缩,栓皮无剥落痕。无明显的茎。叶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两两对生,长椭圆形,具短柄,顶端1枚较大,向下逐渐变小,皱缩,多从中脉向内对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白色;密布毛茸,边缘具粗锯齿。根头部及叶柄均被白色毛茸。质稍脆,易碎。气微臭,味涩。以无花茎、色灰白、无杂质者为佳。

药理作用:

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痢疾,疟疾,肺痈,咳血,吐血,下血,崩漏,痈肿,疮癣,瘰疬结核。

1、全草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志贺痢疾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2、本品体外无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3、翻白草中提得成分富马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槲皮素、柚皮素、山柰素、间苯二酸,对福氏和志贺痢疾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尤以没食子酸和槲皮素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9ppm/ml和37ppm/ml。

4、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鲜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两,浓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5、治疟疾寒热及无名肿毒: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之。(《纲目》)

6、治肺痈:鲜翻白草根一两,老鼠刺根、杜瓜根各五钱。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7、治咳嗽:翻白草根。煮猪肺食。(《湖南药物志》)

8、治痰喘:翻白草全草。煮冰糖服。(《湖南药物志》)

9、治吐血不止:翻白草。每用五、七科,嚼咀,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纲目》)

10、治崩中下血:湖鸡腿根一两,捣碎,酒二盏,煎一盏服。(《濒湖集简方》)

11、治大便下血:翻白草根-两五钱,猪大肠不拘量。加水同炖,去渣,取汤及肠同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12、治创伤出血:新翻白草叶。揉碎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13、治血友病:鲜翻白草二至三两。煎汤服,每天一剂。同时将鲜草捣烂,外敷出血处。(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4、治脾胃虚弱白带:翻白草配浮萍参、鸡屎藤、隔山撬、糯米草根、土茯苓、苦荞头、仙鹤草。水煎服。(《成都中草药》)

15、治腮腺炎:翻白草干根,用烧酒磨汁涂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16、治疔毒初起,不拘已或未成:韶白草十科,酒煎服。(《纲目》)

17、治臁疮溃烂:翻白草(洗)。每用一握,煎汤盆盛,围住熏洗效。(《保寿堂经验方》)

18、治浑身疥癣: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纲目》)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复方斑蝥胶囊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fb/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