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植物应用是城市可持续性

生态建设之路

北京蒙草节水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李建胜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渐凸显,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都市的人们已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去欣赏路边的一束小花、一株小草。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亲近自然,也对这些自然生长的小花小草充满亲切,只是城市能给我们提供的机会太少。如今的城市,进口的花卉、草坪早已占据人们的视野,这样的景观华丽奢侈,耗费了城市大量的社会资源。我们的城市要一直这样疲惫的奔跑下去吗?未来的城市市民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环境?曾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否还能看得见小时候常见的花花草草?在城市安家的新市民是否能够记起这座城市的植物符号?因此,未来的城市生态建设,乡土植物才真正是主力军。也只有从种质资源的层面不断地开发应用它们,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价值。

北京东郊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通州、顺义、朝阳三区交界地带,南部紧邻通州新城,北部与首都机场、空港产业基地和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相接,规划面积8.9万亩,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四大郊野公园之一,是东郊游憩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市增彩延绿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中,东郊森林公园针对节水园林系统的空间构架进行了系统的示范展示实践。项目示范面积5万平方米,种植节水抗旱的新优宿根地被30万余株,主要以节水抗旱植物如‘长青’石竹、委陵菜、地榆、蓝花亚麻等宿根地被植物为主。这些植物的应用,将显著提升东郊森林公园夏、秋季彩色景观,延长冬春季节绿色景观。

▲‘长青’石竹

▲委陵菜

▲地榆

▲蓝花亚麻

▲山韭

项目实施目标:将所有绿地空间按照生态性、节水性和观赏性三个层面去考虑,从水、土壤、植物、动物角度出发,针对整个园区现有条件,从设计到施工阶段一直贯彻四大技术示范:一节水地形利用;二雨水收集利用;三土壤改良技术;四植物选择及定植技术。将场地特质、宿根地被、节水技术综合考虑,形成节水园林系统解决方案。同时秉承增彩延绿、郊野自然的设计理念,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主体,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特色郊野景观。

一、节水地形

园区大部分区域为坡地,为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和减少坡面冲刷、植物涝害,根据场地汇水分析和植物需水性,科学设计节水地形,延长地表径流,有效组织排水。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植物应用充分考虑地形特点,高凸地排水区种植低耗水植物,低洼地蓄水区种植高耗水植物。

全园根据现状坡度和植物需求采取了三种手段进行地形整理。第一种坡度大而缓区域,采用“之”形地形处理主要目的缓解雨水冲刷,增加地表径流;第二种坡面小而陡区域,采用保留原有冲沟,通过对冲沟的整理增加景观效果;第三种坡地大而陡区域,将该种植区域内地形整理成“梯田”形式,不仅保证了前期对浇灌水和雨水的有效存储,同时也形成了另一种特色梯田景观。

▲图1.1节水地形种植前

▲图1.2节水地形种植后

二、雨水收集——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主要通过天然土壤或更换人工土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减小径流污染,同时消纳小面积汇流的初期雨水,将雨水暂时蓄留其中之后慢慢渗入土壤来减少径流量。雨水花园是种行之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置技术,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渗滤功能的方式,是运用了生物滞留的原理的旱地生态系统。

本园因现有地形、构筑物和乔灌木已完成,因此综合考虑施工成本和施工工艺等问题。最终在设计时以滞留、吸纳为主来建造雨水花园。采用低影响设计,结合现状,打造一个以滞留、净化、收集、回用雨水为主要功能的郊野雨水花园。根据景观效果需求和场地土方平衡,最终选择入口栈道处为雨水花园建造地点。此次雨水花园的施工中对场地进行了二次梳理,局部地区形成洼地,局部地方形成凸起保证雨水的汇集。最后根据分析场地的汇水方向,梳理排水沟,保证多余的水经过植物的过滤进入湖区。

植物配置以地形形成的高、中、低耗水区为依托,合理选配出不同耗水性植物和建植方式。选择植物时,耐寒性、光照、耐湿性、土壤类型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此此次植物配置是根据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建植群落。为避免单一化延长观赏期,主要植物有狼尾草,斑叶芒等观赏草类;根据地形需要,低洼处种植适应性较强的鸢尾,马蔺,千屈菜。综合考虑植物的体量、花期、色彩、质感等搭配紫菀,高山紫菀,大花飞燕草和桔梗。

▲图2.1雨水花园改造前

▲图2.2雨水花园改造后

三、土壤改良

因大多待绿化区域的土壤为开槽土,其性状不良,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土壤物理性状不良,表现在土壤粘重,特别是透水性、透气性不理想;板结现象严重;

(二)土壤理化性状不良,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缺乏,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不能满足植物生长所需;

(三)有益微生物极其缺乏。

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我公司科研团队对项目区内土壤展开充分的调研工作,在科学定点、平均取样的基础上送检至权威检测机构,经过对报告数据的分析,项目区内土壤确实存在有机质含量低、速效养分缺乏的情况。除此,pH值含量高,即土壤呈微碱至强碱性,是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甚至死亡的又一大原因。

针对以上多种情况的存在,我公司最大化利用原生土壤,用生态手段改善土壤健康状况。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综合作用,改善土壤环境,满足植物种植需求。

▲图3.1土壤改良前

▲图3.2土壤改良后

四、植物选择及定植技术

蒙草与荷兰景观设计专家探讨协作,秉承着增彩延绿、郊野自然的设计理念,将植物种类更新重组,结合现状生境,采用片植、点缀、组团、混种等多形式定植方式,旨在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出乡土植物稳定群落。

优先选择节水抗旱的乡土地被植物,综合考虑其叶色、花色、绿期、花期等因素进行组合设计。因乡土地被植物具有易养护、低管理、绿期长、花期长的特点,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并形成“三季有彩,四季常绿”的郊野景观。

(一)节水植物选择与定植

园区对于植物的选择应用方面,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划分,将植物分为三个等级,高耗水植物、中耗水植物、低耗水植物。利用节水地形、雨水花园,不仅仅考虑植物群落的美观效果,遵从“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的生境条件来进行植物的选择与搭配,让植物在适合的土壤上生长,既能形成稳定的群落,又能节约水资源,且减少后期养护的成本。

在低凹处种植高耗水植物:千屈菜、黄菖蒲、龙牙草、毛茛。

▲黄菖蒲

▲千屈菜

▲毛茛

▲龙牙草

在干旱的地点种植低耗水植物:瞿麦、地被石竹、地榆、金鸡菊、马蔺、千叶蓍、北葱、山韭等。

▲瞿麦

▲地被石竹

适当选择中耗水植物:麦冬、大花夏枯草、高山紫菀、大花耧斗菜、石碱花、荆芥、桔梗、黄芩、委陵菜等。

▲荆芥

▲大花耧斗菜

(二)增彩延绿植物选择搭配

从植物选择方面,尽量选择花期长,绿期长,发芽早,落叶晚的植物,选择彩叶植物(比如胭脂红景天等),选择秋色叶植物(比如银杏等)。

在植物搭配方面,将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到一起,适当搭配彩叶植物、秋色叶植物,使得彩色三季可赏。将返青早的植物(比如紫花地丁)和绿期长的植物(比如千叶蓍、婆婆纳、钓钟柳等)搭配到一起,延长绿期,使得绿色四季常驻。

通过播种野花组合,利用组合中植物花期绿期的互相补充,达到增彩延绿的效果。

(三)野趣植物选择与定植

营造郊野景观,尽量选择具有野趣的植物,本园区选择了紫菀、蓝亚麻、矢车菊、龙牙草、地榆等富有野趣的植物,采用不规则的自然建植方式栽植和野花组合建植,营造了模拟自然的郊野景观。

(四)苗圃定植和冬播技术

全园采用的种植方式有苗圃定植和冬播技术。苗圃定植分为:单品种大面积种植形成花海景观效果,多品种混合种植形成植物群落。冬播技术是蒙草公司根据植物特性和北京气候提出的一种节水技术。宿根植物在冬季播种,播种后无需浇水,节约了水资源,种子在冬季进行低温春化,第二年即可见花。

利用已有的乡土植物确定种质资源战略,同时用这样的理念和方法丰富着城市生态建设的外延,这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随着越来越多乡土植物在城市生态建设的应用,我们的城市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赞赏

长按







































利多卡因乳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fb/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