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冬52号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
新疆盛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奇台分公司 新冬52号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 新冬52号是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粮油所年以高产晚熟新冬17号为母本,以自育品系95-7-13-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系统选育的中早熟、高产、大穗、多抗冬小麦新品种,年11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新审麦年08号)。 1、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天,比新冬18号早熟3天。幼苗半匍匐,苗期越冬性好,长势好叶色浓绿,茎秆、穗部蜡质厚。春季返青较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0.17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旗叶宽长平展,穗层整齐。穗长方形,白壳、长芒,小穗排列较紧密。穗长9.2cm,穗粒数49.32个,穗粒重3.04g。籽粒长圆形、白色、角质、饱满度好,无黑胚,落粒性中偏紧,千粒重50.54g,容重.85g/l。高抗白粉病,中抗锈病,抗寒性好,抗倒性一般;稳产性和丰产性很好,适应性强。 2、品质表现 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乌鲁木齐)测试:粗蛋白质(干基)13.31%,湿面筋28.6%,降落数值s,面团稳定时间5.8min,面团最大拉伸阻力EU,面团拉伸面积cm2,面团延伸性mm,属中筋小麦品种。 3、产量表现 年-年自治区北疆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千克,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5.82%,显著高于新冬18号,其中9点次表现比对照增产。年生产试验,在奇台、塔城、石河子、安宁渠、农四师五个参试点上,五点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平均亩产.54千克,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16.95%。 4、栽培技术要点新冬52号属大穗大粒多穗型品种,适应在塔城、伊犁、奇台、乌伊公路沿线北疆冬麦区中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4.1、播前深施基肥,每亩按尿素10kg和三料15kg(或15kg二铵)随耕地深施,耕深25cm,耕后适时耙地,平整好地块。 4.2、播前种子处理,采用禾腾(戊唑·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播前拌种,药、助剂、水比例1:1:5;混合药液、种子比例1:75;或者采用多菌灵和五氯硝基苯药剂播前拌种,防治黑穗病。 4.3、播种期:在9月15日-9月25日适时播种,该品种属大穗大粒型品种,分蘖能力强,应合理密植,每亩适宜播种量18-22kg,每亩适宜基本苗25-30万株。 4.4、合理化控:根据大穗多穗品种,在高密度种植下会发生倒伏现象,合理化控一定及时到位,在起身初期使用40%矮壮素每亩-克,结合化学除草混合喷雾;对长势过旺的麦田,在第一次化控7-10天以后或者二水之前采取第二次化控,40%矮壮素每亩-克,控制小麦旺长促根系生长,防倒伏,增分蘖,增粒重。 4.5、水肥管理:滴灌施肥遵循一水一肥的原则,重施拔节肥和孕穗肥,以尿素为主,复合磷钾肥为辅,每次滴施尿素10kg/亩和磷钾肥3kg/亩,分3次随水滴施,灌浆时避免灌水后大风天气造成倒伏。全生育期滴水7-8次,每亩灌水量-m3,灌水周期10~12天。 4.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由于滴灌条件下水肥协调,小麦群体大,田间通风条件较差,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危害。小麦常发病有散、腥黑穗病、白粉病、条叶锈病,但是近年有细菌性条斑病、赤霉病、全蚀病时有发生。小麦病害防治一定采用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处理以外,在小麦病害发病初期或者孕穗至扬花期,采用一喷三防的方法,广谱杀菌剂(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杀虫剂(吡虫啉或啶虫眯)+磷酸二氢钾g,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效果,防治小麦赤霉病要再加上眯鲜胺,隔10天喷一次,喷2-3次。 4.7、防除麦田杂草: 小麦拔节期前后,田间主要的杂草有: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及灰藜、田旋花等双子叶杂草。阔叶杂草应每亩用20%二甲四氯水剂~g兑水30~40kg喷施。野燕麦(燕麦草)应采用轮作等多种方式综合防除,小麦生长期间,即在小麦拔节之前,使用骠马,40亳升加水18公斤,每亩用药量为50毫升防除。 投稿:庞涛 编辑:陆小哥 审核:政工办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lingcai.com/wlccf/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栽培技术下乡助您高产
- 下一篇文章: 种植技术食用菌菌糠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